迈上4万亿,奏响拾级而上“京”彩乐章

迈上4万亿,奏响拾级而上“京”彩乐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品质节节攀升。9月23日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5周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首篇。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76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52年的857倍,年均增长9.9%。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百元达到20万元,保持全国首位。

重要的时间节点,关键的奋斗坐标。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49—2024,这75年,是北京拾级而上、实力全面提升的75年,也是北京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品质节节攀升的75年。打开历史卷轴,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地区生产总值不足3亿元。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199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2007年迈过万亿元大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在2013年、2018年、2021年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760.7亿元,是1952年的857倍,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岁月流转,时空更迭,迈上4万亿元,意味着北京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奏响了拾级而上的“京”彩乐章。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破浪前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震撼性,不仅仅在于发展速度,更在于显示出较高的“含金量”。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产业发展呈低水平的“三二一”发展格局,提高发展能力显得十分迫切。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开始调整产业结构,1993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7.2%并逐步提高,2015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稳定在八成以上。农业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重生产功能向重生态功能转变,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服务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作为首都,北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开拓。从这个视角来看,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结构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总量变化彰显出北京不仅在“量的合理增长”方面发生整体的物理变化,更在“质的有效提升”方面产生深刻的化学反应。

“坚持发展导向,增进人民福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北京的发展,最实在的成果普惠人民,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00元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分配方式的转变,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2000年、2008年超过万元;2023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752元,与1978年相比,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7%……75年来,是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奋斗、埋头苦干的拼搏,共同绘就了美好生活的画卷,共同创造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回眸75年的壮阔征程,持续改善的人民生活、不断增进的民生福祉,北京用实力有力宣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回首过去,北京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首都特点的发展之路,千年古都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阔步前行。75年来,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答卷”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写下了生动注脚。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但我们坚信,挑战从一时看是阻碍,从长远看则是北京经济迈向更高发展境界的阶梯。面向未来,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服务大局,更加自觉地从“国之大者”高度谋划和推动首都发展,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我们一定能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京”彩华章。(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