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现实意义
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时代改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要求“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明确改革的目标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鲜明特色。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成熟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避免再次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重大失误,是邓小平推动改革的初心,也是我们党改革的目标。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仍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定型饱含希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改革事业的航向。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可靠的制度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二)保持持之以恒推进改革的战略定力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挫折和失误,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会因此左右摇摆。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国际国内很多人对中国的改革产生了怀疑和动摇。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正是在邓小平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持之以恒推进改革的战略定力的影响下,全党统一了思想,及时稳住了全国的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责任。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坚定信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保持持之以恒推进改革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高度重视改革的方向和性质问题。他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十亿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世界是个灾难,是把历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他始终将改革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多次强调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比如说两极分化。”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一切伟大成就的取得,都建立在我们党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之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持的若干原则,其中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改革为了人民,坚持改革依靠人民,坚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运用改革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邓小平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他在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分析国内和国际形势,正确处理了改革中出现的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改革方法论。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两个大局”再到妥善处理美苏关系等,表现出了领导改革的卓越政治艺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也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涵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方方面面。
因此,必须坚持科学的改革方法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各领域的改革,正确处理好改革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其中包括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掌握这些改革的方法论,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