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吸引着众多外国游客。随着过去一年多来中国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升级和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容,乙巳蛇年春节期间,外籍游客来华热情愈发高涨,入境游的高速增长成为今年新春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外国游客“打卡”中国年,亲身体验中国春节的喜气和烟火气,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文化传播以及国际形象塑造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1月28日,边检民警陈苗(右一)在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入境现场给旅客送“福”字。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打卡”中国年,是世界读懂中国的新机遇。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此,2025年春节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北京在今年春节期间推出超过百场特色春节文化活动,迎接国内外游客;安徽的舞龙、舞狮、吹糖人、猜灯谜等年俗表演;湖南长沙的“中国年味之旅快乐长沙味道”活动;上海热闹的豫园灯会等,都成功抓住了海外游客的眼球。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数量同比增长七成,其中,排名前五的国家为韩国、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加拿大。在外国人预订前往的中国城市当中,北京、成都、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历史文化厚重感强的城市机票预订量较高。事实证明,春节虽源于中国,却早已走向世界。特别是春节申遗成功后,“非遗效应”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文化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今年春节来中国旅游、体验中国年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说,越来越火的入境游,不仅有助于中外游客加强对彼此的理解与认识,也为未来的进一步交流合作夯实了民意基础。
“打卡”中国年,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契机。春节承载着众多的民俗活动和非遗实践,比如备受海内外游客热捧的年画、剪纸、灯彩等传统手工艺。外国游客在中国过年,亲身感受中国春节的独特魅力,他们塞得满满当当的手机相册和购买的特色物品,就如同一个个文化传播的使者,将中国文化元素带向世界各地。他们在海内外社交媒体上分享在中国的旅游经历,无论是热闹的春节庆典,还是传统的中国美食,都会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广泛关注。这种文化传播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源于国际友人自身的体验和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契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不断优化国际形象,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打卡”中国年,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起点。过去一年多来,中国过境免签政策持续升级,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这无疑是入境游高速增长的一大助力。今年春节入境游迎来“开门红”,延续的是过去一年“China Travel”的火热态势。国家移民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全国各口岸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这些数据之外,外国游客挤满高铁车厢的视频火了、“周五下班去中国”登上韩国社交媒体热搜榜、“China Travel”相关视频在海外社交网络持续走红……在当下,来一场“China Travel”已经成为新风尚。“打卡”中国年,何以成为“流量密码”?细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容,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移动支付、丰富的旅游产品,这些优质体验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真切感受到了中国敞开怀抱的满满诚意。另一方面,精彩纷呈的春节文化活动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中国与世界,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通过中国春节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进而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虽然各国文化、信仰、风俗各有不同,但对阖家团圆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打卡”中国年,让世界看到了欣欣向荣、活力满满的中国,期待入境游的“开门红”与不断优化的“China Travel”体验,带动中国游更加火热,让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让外国游客在旅途中更好感受中国的古老与现代、发展与活力。
(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