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2)

摘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剖析“十五五”时期新阶段性特征,强调产业转型升级与 经济结构调整并行、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跃升、美好生活需求牵引社会保障与服 务升级三大趋势。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加剧、新旧动能转换阵痛、人工智能冲击就业等 挑战,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数字经济创新生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抓 手,在化解结构性矛盾中培育增长韧性,实现“风险防控”与“动能积蓄”的动态平衡,为 现代化建设夯实根基。

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之投资于人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  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  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支持扩大就业、 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  良性循环。“投资于人”是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为现代化的本质  就是人的现代化 ;“投资于人”就是投资于现代化最核心的要素, 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世界观、方法论。

(一)投资于“一老一小”的服务产品供给

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 扩大健康、养老、 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比如在养老方面,养老院  的建设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缺少专业人才。现在的高等院  校培养的大多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养老专业人才的院校  却寥寥。随着我国出生人口的减少,一些地方的幼儿园、学校生  源骤减,经营困难。但现在,很多高校仍在培养大批的中小学、 幼儿园教师。也就是说,我们面临教师过剩、养老人才稀缺的局  面。其实,很多老年人愿意跟年轻人在一起,也希望提高自己的  精神生活质量,而教师的知识储备、沟通能力, 也能胜任此项工作。 如果养老服务企业可以为这些教师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顺畅的  晋升评级通道,是不是就可以把他们转化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呢?   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二)投资于教育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提升县域高中质量,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专门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 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今后,我 们会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 划,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三)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

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 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 厚积薄发。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四)投资于人居环境

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 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 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五)投资于人民的健康

报告指出,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 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全面建立药品耗材追溯机制,严格医保基 金监管,让每一分钱都用于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六)投资于人民的安居需求

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 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 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什么是“好房子”? 2025 年 3 月 9 日,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在组织编制《好房子  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有一项,就是把住宅  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 3 米。

“投资于人”,直白地说,就是把更多资金投入到人民群众生产 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看到,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通篇都在贯 彻这一理念,因为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化体现。

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之稳中求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坚 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总体要求,其中一点就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报告强调, 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守正创新、先立后破, 系统集成、 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提  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目标引领,把握政策  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强化系统思维,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这  里系统阐述了稳中求进中稳和进的关系 :稳是大局和基础,是立足  点,没有稳,就无法实质性地进 ;只稳不进也不是真正的稳,是虚  假的稳,只有在进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稳。

(一)稳预期

报告明确指出,“稳定预期、激发活力”。这是针对当前存在问 题和立足长远发展提出来的。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预期 偏弱,也就是说,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对未来缺乏信心或者是缺 乏乐观态度。所以,报告强调,“内需不振、预期偏弱等问题交织 叠加”。由此可见,稳预期就是稳住人们对未来的信心,稳住广大 人民群众对未来的乐观期望。中国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取得世所罕 见的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群众对未来始终有信心,感觉自 己有奔头、有盼头。预期,实际上就是对未来的投资,就是发展最重要的信心基础。

(二)稳增长

稳增长就是稳住经济增长率。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 左右。稳住经济  增长率,无论是对于在世界经济中更好地站稳脚跟,还是对于推进  现代化事业发展以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有重要意义。 报告强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 5% 左右,既是稳就业、防风险、 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  展目标相衔接,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

当然,实现 5% 左右的经济增长并不容易。报告指出,实现这 些目标很不容易,必须付出艰苦努力。一方面,由经济规律决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就会相应地慢下来,这是一个基 本规律。注意,虽然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但希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  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  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再加上,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影  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

面对这一形势,我们既要正视困难问题,更要坚定发展信心。 报告强调,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因为我  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 力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有长远规划、科学调控、上下协同的  有效治理机制,有需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广阔增量空间。 具体来看,一是显著的制度优势,包括顶层设计的优势,党中央集  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14 亿人蕴含着无限的消费需求、多样化的需求、创新的需求 ;产 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我们的工业产业体系是世界上最完备的, 我们的农业体系也是有竞争力的,信息产业体系也是一流的 ;高素 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等。二是有效的治理机制,体现为长远规 划、科学调控、上下协同。我们有长远目标,如在 2025 年将研究 制定“十五五”规划,到 2029 年将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我们有科学的宏观调控,有党中央的科学决策,有宏  观政策的实施,有储备充足的政策工具箱。我们有上下协同的组织  力量,既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协同, 又有区域之间的相互协调。 三是广阔的增量空间,体现为需求升级、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具 体来看,具有需求升级的增量,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形成的巨大力量。另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澎湃动能,新旧动  能转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稳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出台促进 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强化对企业吸纳就业的支持,高校毕 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面对新形势新 变化,报告指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促进充分就 业、提高就业质量。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 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 策。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 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服务,促进脱贫人 口、农民工就业,强化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 帮扶。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