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党员课堂】张小平:修炼“官德”砺初心(2)

二、以中华古代典籍中的“六廉”思想进一步加强对官德的理解

《周礼》,原名《周官》,详细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官制和政治制度,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周礼》被称为详尽百官的“官册”,体现德法兼容、礼法并重、德主刑辅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周礼》中对“六廉”是这样讲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这段话表述了朝廷设小宰一职,以“六廉”为标准考核官吏能否胜任。“六廉”是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重要体现。

“六廉”,以“廉”为基本准则和出发点,强调“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所谓“以廉为本”,就是指对为官者而言,“廉”是首要条件。“廉”被赋予了廉洁、节俭等道德内涵。明代薛瑄曾说,“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薛瑄把“廉”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不妄取,二是不苟取,三是不敢取。也就是说,最高的层次是明白为官之道、人格高尚、根本就不会伸手的官员;第二个层次是重视名节、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官员;第三个层次是心中想拿但害怕法律处罚、害怕丢掉乌纱帽不敢拿的官员。

用“六廉”对官员进行考核的基本顺序:第一个层次是廉善,为官者能够心有善念;第二个层次是廉能,为官者能够使政令畅通;第三个层次是廉敬,为官者能够勤勉敬业;第四个层次是廉正,为官者能够公正无私;第五个层次是廉法,为官者能够遵纪守法;第六个层次是廉辨,为官者能够明辨是非。

“六廉”是古代官德思想的精华。“六廉”思想,突出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中以廉为本、以德为先的特点,是我国古代对官吏整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政德文化廉政理念的精华。

新时代,“六廉”可以为共产党人的官德修炼以及高质量党建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六廉”在新时代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守住底线、守住红线,二是提升境界。从底线和红线来讲:廉善要求为官者坚持人民至上,廉法要求为官者必须守住党纪国法的底线,廉能要求为官者必须保证政令畅通。从提升境界来看:廉辨要求为官者必须明辨是非,廉敬要求为官者必须勤勉敬业,廉正要求为官者必须维护社会公正公平。下面,我们从这六个方面分别来看。

其一,廉善,强调以民为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在今天,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维护人民利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其二,廉法,强调遵纪守法、严格执法。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遵守法纪,而且还要能够依法行事、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特别是在处理案件或纠纷时,办案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严肃谨慎。再有,要秉公执法,执法不避权贵,执法中要去除个人爱憎等主观好恶和不正当手段。

其三,廉能,强调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高效落实。要将领导干部的能力施展于政令,使政令畅通,在落实中要雷厉风行。同时要有担当精神,做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作为的领导干部。面对矛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还要应变迅速,在应对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时做到快速高效。

其四,廉辨,强调要有清醒洞察、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清晰分辨事物的是非曲直,对是非善恶要有正确判断,并形成稳定正确的评判标准。

其五,廉敬,强调勤勉敬业。领导干部要尽责守职,有敬业精神;要勤政爱民,关心民众,重视民意。

其六,廉正,强调正己正人,维护正义,要正己为先,加强自我修养,又要激浊扬清、弘扬正气。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