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韦磊:中流砥柱 薪火相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价值(2)

(三)中国共产党找到并动员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认为,凝聚夺取抗战胜利的力量,核心在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8月1日,中共拟定的《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应当是下层的,而且应当是包括上层的,并调整了部分不适应抗日要求的政策。瓦窑堡会议后,在中共的推动下,西北地区首先实现抗日力量的联合。193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首次公开将国民党列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对象。5月5日,中共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中共处理国内矛盾的主导原则。面对日本侵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尖锐化,因此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自身政策主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强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抗日力量的团结,这就克服了国民党武力“安内”的缺陷。同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动员了中华民族一切抗日力量,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条件之一。

(四)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战略战术

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实力对比情况,科学地提出并实践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我们与日本比起来,劣势是经济水平、工业水平、军事水平都落后于人,优势是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要以我们的优势攻击敌人的劣势,所以共产党提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如何实践人民战争?要武装动员广大民众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1932年4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只有全中国工农劳苦群众,才是真正反帝国主义的力量”,“各苏区各级苏维埃政府应立即实行对日宣战的群众动员”。1933年1月,中共再次号召“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全国同胞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武装保卫中国”。1936年,中共发表宣言再次强调,“只有全中国各党各派的共同奋斗,全中国人民及武装部队的总动员,我们才能给日本帝国主义与汉奸卖国贼以致命的打击,而取得中国民族的澈底解放!”所以,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我们党就明确意识到,要想取得抗战胜利就必须动员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这一主张,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也一直坚持并实践着。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包括“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为了实践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将武装动员民众与游击战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武装动员民众,一方面开展人民群众的游击战。洛川会议讨论并决定在全国抗战到来后,党的基本行动路线和工作方针包括: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充分开展组织和动员民众的工作。这样,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广大民众就被广泛武装起来,积极投入抗战,从而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独具特色的军事体系,即主力军、地方军和人民武装三者各有分工、相互配合的军事体系。农闲时,八路军、新四军带领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农忙时则一起干活。游击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转化为地方兵团,最后成为八路军或新四军。以这样的方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游击战争得以空前广泛地开展起来。

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日军逐步将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力量作为攻击的主要对象。1939年1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强调:“中共势力对华北治安的肃正工作,是最强硬的敌人。”1941年底,日本方面决定“今后的讨伐肃正的重点必须集中指向共军,全力以赴,务期将其全歼”。

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1亿。他们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彪炳史册的贡献。

(五)中国共产党科学处理抗战和发展的关系

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我们既要消灭敌人,也要保存自己,并进一步发展壮大。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指出,“军事上的第一要义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采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避免一切被动的呆板的战法。如果大量军队采用运动战,而八路军则用游击战以辅助之,则胜利之券,必操我手。”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保存自己与抗战并不冲突,只有保存并发展抗战力量,才有可能取得最终胜利。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一方面开展了艰辛的对日作战,另一方面也在想尽一切办法,保存和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建设也逐渐开展起来,为新中国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地体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任务。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是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经济建设方面,实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的方针,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们还发动了大生产运动。文化建设方面,陕北地区成为全国进步青年向往的中心,建立起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等机构。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王瑱监审:彭亚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