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体两面

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体两面

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一个久久为功、接续传承的宏大历史进程,需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着力推进教育供给在规模、结构、方式、质量、公平、效益、安全等多个维度持续回应时代变革要求、民众教育诉求、国家战略需求。由此观之,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体两面,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

教育事业具有的强烈战略属性,决定了服务国家战略是教育事业发展所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教育是整个国家系统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地区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场域,既服务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等国家硬实力的发展,也关乎凝聚力、影响力、组织力等国家软实力的塑造。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和国家事业也正处在一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大国战略博弈日渐加剧,“黑天鹅”“灰犀牛”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我国被动卷入系统性“超限博弈”之中,遭遇技术封锁、舆论压制、价值渗透等发展困境,面临“卡脖子”“卡嗓子”“卡脑子”等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能否承载自主培养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舆论场中发出中国强音、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等战略重任,是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的鲜明人民属性,决定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成功的社会实践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合目的性的判断标准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愈发迫切,对教育这种关系个人、家庭、国家命运的重要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而现实情况是,不同地区教育发展一时还不那么平衡、不那么充分,因而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差异较大。教育强国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需要既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又顺应民意期盼,深入推进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积极回应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多样化、差异化诉求,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虽然具有内在统一性,但在现实教育改革所处的多重条件约束下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却并非易事。支撑国家战略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优质教育资源适度向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特定领域集中。而满足民生需求则应注重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尤其要向处于发展困境、缺乏竞争优势的地区和对象倾斜。随着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对二者关系的调适往往涉及强烈的价值与利益冲突,形成改革共识的难度以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阻力与风险都大大增加。面向未来,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必须把握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以往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推动“扩优共享”,通过不断“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找到新时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