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部门发文支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中国证券报报道
“出门一刻钟,能买菜、能办事、能遛娃、能养老,这样的日子才叫踏实。”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最本真的向往。2025年9月19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百城万圈”的宏伟蓝图,为城市生活绘就崭新图景,为民生幸福注入强劲动力。
“百城万圈”目标的提出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通知》提出,到2030年,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的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这一组组数字,背后是对城市发展的深刻洞察和民生需求的精准把握。从覆盖范围的扩大到品质的提升,从“一老一小”的关怀到商业生态的优化,每一个目标都指向居民生活品质的全面升级,让城市的发展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百城万圈”的扩围升级在于精准把握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每个社区的人口结构、消费习惯、文化特征各不相同,决定了便民生活圈不能千篇一律、简单复制。老旧小区可能更需要补齐菜市场、便利店、维修点等基本服务短板;新建小区则可能更关注养老托管、健身娱乐、文化消费等品质需求;年轻人聚集区则可能需要数字化、体验式服务及满足幼儿和小学教育;老年人口多的社区则急需医疗康养、日间照料设施。唯有深入调研,倾听民声,实现“一圈一策”,才能避免“有圈无民”、“有场无市”,真正让便民圈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幸福圈。
“百城万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微引擎”。它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让城市治理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激发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同时,便民生活圈的建设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消费升级,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百城万圈”的可持续发展须探索良性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运行机制。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精准发力。在设施上,加强智能化、适老化、适儿化改造,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人文关怀;在业态上,丰富商业形态,引入特色餐饮、新式书店、文创工作室等多样化业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在服务上,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品牌化、连锁化发展,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管理上,创新治理模式,建立多元参与的治理机制,激发社区活力,让便民生活圈成为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美好家园。
纵观全球,从纽约的“邻里单元”到新加坡的“新镇中心”,从巴黎的“步行城市”到东京的“紧凑城市”,虽然名称各异,但以社区为基础构建便捷、宜居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既吸收国际经验,更立足本国国情,以“百城万圈”的规模推进,展现了在超大人口规模国家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创新探索和坚定决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百城万圈”,圈的是民生,兜的是幸福。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百城万圈”蓝图的逐步绘就,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的幸福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更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圈出更多中国人的幸福日常,打造真正属于人民的城市、充满温情的家园。
作者:文悦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