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陈志刚: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2)

二、“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方针:“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

指导方针主要是从指导思想和重大原则两个维度展开的。对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建议》在指导思想上呈现出新的表述。其核心框架延续了既有基调,明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与“十四五”规划建议相比,《建议》特别重申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深刻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强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根基,缺乏这一中心,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这一表述更加科学严谨,更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同时,在路径概括上更加全面系统: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根本目的,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障。

在目标指向上,《建议》的要求也更高:不仅强调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重,而且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最终要求取得的“决定性进展”,相较于“十四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标准显著提升。所谓“决定性进展”,意味着必须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例如,在高品质生活方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需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虽然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达1.3万美元以上,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仍需付出巨大努力,这是一个重大跃升。

(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对比“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五大原则,《建议》提出六大原则。其中,关于党的领导的表述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原则与“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以人民为中心”实质一致。《建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和首要任务,并将其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相较于“十四五”规划建议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尽管落脚点同样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建议》在表述上更显务实和聚焦。在深化改革的原则方面,两者均强调改革的动力作用,核心要求也是一致的。《建议》更明确指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多数任务都在“十五五”这一关键时期落地见效。此外,《建议》显著强调了安全与保障的问题,即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较以往更为严峻复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必须守住的底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建议》中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六大原则之一。

综观这六大原则,其本身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核心要义均围绕着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人民至上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正是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安全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底线。由此可见,六大原则内在统一,共同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建议》设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相较于“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六大目标,进一步拓展为七大目标,整体要求显著提升。在发展方面,《建议》明确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置于首位,相较于“十四五”规划建议的“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意味着要求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实现具有重大影响的实质性突破。在科技领域,《建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新要求,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瓶颈,特别是“大幅提高”表现出对科技攻坚的更高期许,而近期在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也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此外,《建议》还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等一系列目标要求。相较于“十四五”规划建议,七大目标更全面、要求更高,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在“十五五”时期实现整体跃升。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赵苇监审:刘妍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