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在APEC,中国一直是一个平等的伙伴成员,始终遵循、维护和坚持APEC 共同制定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也就是它独特的“价值观”:平等的伙伴关系,自主自愿,协商一致,以及开放性和包容性。尽管有的成员块头很大,但APEC 从来没有、也不承认有什么“老大”和“老二”。...[详细] 时间:2014-11-02 13:18 查看:279次标签:APEC影响合作共赢

  • 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问题不是一般性问题,而是影响中国发展命运的“命运性问题”。这种“命运性问题”主要包括“影响发展稳定的体制机制弊端”“利益固化藩篱”和“四大危险”,甚至包括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对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阻挠。...[详细] 时间:2014-11-02 10:22 查看:45次标签:“新常态”“新政”

  •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封建人治思想影响,一些领导干部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法是管老百姓的官法王法”、“法就是驭民之具”,“权大于法”的“法外特权”思想在实践当中还相当盛行。然而,现代法治的核心要义就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即将“官”的权力制服在法律的“...[详细] 时间:2014-11-02 10:21 查看:175次标签: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怎么理解《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呢?它指的是政府层面的三权互相制约和互相协调,还是指的是机构、部门层面(也就是新建的大部)内部的三权互相制约和互相协调呢?...[详细] 时间:2014-11-02 10:10 查看:24次标签:大部制改革权力

  • 从小文化视角看,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长期致力于全面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致力于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创新。...[详细] 时间:2014-11-02 10:03 查看:52次标签:文化治理现代化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化国家治理

  •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各级党政机关都是依靠“红头文件”来指导和规范自身的工作。因为这些“红头文件”,给予各级党政机关的只能是对某些问题的原则性指示,其规范类型与法律原则相近,远不能具备法律规则所特有的具体而微的规范效力,因此...[详细] 时间:2014-11-02 10:02 查看:87次标签:依法治国人治十八届四中全会

  • 我们唯有把党建设好,把党的作风建设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有力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地走中国道路,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详细] 时间:2014-11-02 09:39 查看:49次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制度

  • 法治既是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是相互协同促进的关系,是托举中国梦的两翼。“要有序推进改革,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善于运...[详细] 时间:2014-11-02 09:16 查看:183次标签:慎海雄法治改革依法治国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介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意义和司法领域的重大举措,并就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详细] 时间:2014-10-31 14:54 查看:533次标签:姜伟司法改革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 公方彬认为,《决定》把党的法规体系完善放在依法治国的语境里边,这是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党的行为不能超越于宪法和法律。法律不仅要约束普通公民的行为,对党的行为也起到约束作用。...[详细] 时间:2014-10-31 14:27 查看:371次标签: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依法治国法律

  •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庄严选择。经过65年的不懈探索和追求,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擘画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蓝图,我国法治建设步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详细] 时间:2014-10-31 14:19 查看:522次标签:依法治国起点历史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

  • 法律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一部法律,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涉及多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立法工作的立项、起草、审议、修改、不同意见的协调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各相关方面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方面利益的影响。...[详细] 时间:2014-10-31 13:25 查看:121次标签:立法科学《决定》党的领导

  • 政治学在学科组成上包括政治哲学、政治科学两个层面。“国家”是政治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国家治理”理念正在成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新关键词。...[详细] 时间:2014-10-31 13:18 查看:102次标签:政治学国家治理改革

  • 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详细] 时间:2014-10-31 13:18 查看:399次标签:依法治国四中全会法治

  • 10月24日、25日、26日,中央网信办召开各界人士座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加强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详细] 时间:2014-10-31 13:18 查看:76次标签:依法网络立法中央网信办法制化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立法、行政、司法等领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的当下中国,任何实质性的改革都将面临法律障碍,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摈弃法律尚不完备的改革开放初期靠政策突破体制窠臼的“政策驱动型”改革路径,转变将改革发展与依法依规截然...[详细] 时间:2014-10-31 13:18 查看:102次标签:决定四中全会法治体系依法治国

  •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基础上,这次全会《决定》对深化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作出了更深入的部署。...[详细] 时间:2014-10-31 13:18 查看:51次标签:依法治国司法体制改革姜伟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详细] 时间:2014-10-31 10:10 查看:162次标签: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中国特色法治四中全会

  •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确保公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才能有效保障公序良俗。...[详细] 时间:2014-10-31 10:10 查看:150次标签:法治权力四中全会

  •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体现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依法治国的过程,就是在党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详细] 时间:2014-10-31 09:58 查看:124次标签:法治社会主义党的领导依法治国

专家专栏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