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虽然法治文化的形成十分艰难,但只要主政者身体力行,大力倡导,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努力营造法治氛围,法治在中华大地总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终将成为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详细] 时间:2014-10-27 14:56 查看:86次标签:法治信仰法治观念文化制度

  • 话题 缘起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详细] 时间:2014-10-27 14:42 查看:150次标签:依法治国科学执政新征程

  • 谈到宪法时,是不是可以有这样一种共识:无论管理者、被管理者,大家应当服从宪法文本,个人或者某些团体的权威无法超越共同体的意志,唯有宪法才是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规范,唯有宪法才具有最高的权威?可以想象,当宪法缺乏权威或者不受尊重的时候,社会无法形成合理的利...[详细] 时间:2014-10-27 14:34 查看:96次标签:权威宪法法律

  • 法国采用二元化的法院体制,专设行政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普通法院审理除行政诉讼案件以外的所有案件。两种法院相互独立、并行运转,有各自管辖的诉讼案件,并都能够作出终审判决。...[详细] 时间:2014-10-27 14:17 查看:32次标签:行政法原则司法制度司法改革

  • 法治为改革提供保障。经过30多年的发展,改革的方式、路径有了明显不同:我们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标志着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各项事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详细] 时间:2014-10-27 14:04 查看:73次标签:法治改革精神

  •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是个行政主导的国家,国家法律有80%是靠行政机关来执行的,所以行政机关能否严格执法、法治政府能否建立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详细] 时间:2014-10-27 11:58 查看:90次标签:启新依法治国征程形势

  • 依法治国的要义是实现国家治理活动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也就是实体和程序的全面制度化。而古今中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将优良的制度文而化之,才能最终实现治理目标。因此,制度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详细] 时间:2014-10-27 09:59 查看:112次标签:依法治国现代化核心制度

  •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思潮。它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丑化领袖和先进人物,美化反面人物,以达到所谓“重构历史”、“...[详细] 时间:2014-10-27 09:54 查看:121次标签:危害性历史虚无主义

  • 政府、市场、社会是塑造国家结构体系的三大元素,三者力量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当政府力量过大时,国家便按照自己的意志取代市场、管制社会。尽管这种结构模式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却容易使整个社会秩序完全依赖国家权力的控制,同时抑制经济发展的活力。...[详细] 时间:2014-10-27 09:51 查看:145次标签: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创新发展

  •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我们已经具备把各项改革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推进的社会条件和法治基础。...[详细] 时间:2014-10-27 09:40 查看:50次标签:法治轨道深化改革

  • 人民政协是推动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的联系源远流长。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题就是协商建国。这次大会讨论通过的重要文献、重要决议,对新中国的建立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 时间:2014-10-27 09:38 查看:32次标签:人民政协习近平重要讲话协商民主成立65周年

  • 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纪检监察系统落实全会精神进行部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强有力保证。...[详细] 时间:2014-10-25 20:34 查看:80次
    标签: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会议第四次

  • 中国经验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中国的执政党从革命时期开始,就逐渐形成以下几个世界上其他多数政党不具备的特点:一是为人民执政的政治理念;二是严格的党员吸收标准;三是严格的党员管理、培养、提拔机制;四是党的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教育、自我更新的机制;五是党的机体的自我清...[详细] 时间:2014-10-24 14:45 查看:149次标签:中国治理实践理论价值

  • 中国新一届政府通过合理评估改革开放前30年的发展经验,试图充分利用两个时期的外交资源,以积极塑造中国的周边环境。因此,国内外对中国外交资源和外交手段合法性的认识差异,也构成了中国外交的新形势。...[详细] 时间:2014-10-24 14:39 查看:113次标签:外交新常态国际战略

  •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国家的阶级性与公共性的交集存在,导致了国家履行政治职能方面的任务更加复杂艰巨。这又意味着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国家,必然面临着源于应然与实然状态落差的更大改革压力。因此,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我们有必要从发现人类社会...[详细] 时间:2014-10-24 14:38 查看:188次标签:国家职能国家现代治理

  • 没有历史自觉,走不出国家治理新路;没有国家治理新路,实现不了伟大使命。从历史自觉到国家治理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将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法治中国也“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详细] 时间:2014-10-24 14:22 查看:499次标签:依法治国国家治理辛鸣顶层设计

  •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一共出现了13次“党的领导”,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中央全会公报中从未出现过10次以上,去年的三中全会公报中只出现了5次。公报并且首度写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表明中国的法治建设旨在强化执政党的权威,而非推行西...[详细] 时间:2014-10-24 14:21 查看:742次标签:指导思想十八届四中全会依宪治国

  •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向世界发出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明确信号。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一个坚定致力于对内推进法治的中国,同时也必然是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详细] 时间:2014-10-24 14:19 查看:158次标签:王毅国际法治联合国日依法治国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制度,由此决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好、保障好、实现好人民利益,法治的本质是人民性。保障人民利益有多种途径,最持久最牢靠的是法治途径。...[详细] 时间:2014-10-24 14:11 查看:234次标签:十八届四中全会人民利益法治

  •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司法公正是最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全会提出了人民对司法的公平感、公正感的评测与实施制度与具体机制改革方案。公平感、公正感是一种精神上的表述,一定要靠制度来保障。制度保障的核心法治理念就是去行政化、去地方化,以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详细] 时间:2014-10-24 14:08 查看:1381次标签: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创新

专家专栏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