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地方化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地方行政权力对法院、检察院的干预,使得一些时候后两者成为地方私器。司法行政化则使本为监督关系的上下级法院在现实中异化成领导关系。...[详细] 时间:2014-10-24 14:05 查看:265次标签:司法体制改革顶层设计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详细] 时间:2014-10-24 11:30 查看:404次标签:“法治进化史”十八届四中全会
事实上,自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经历了重大而持续的改革,其规模远远超过美国或英国发生过的任何改革。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中国政府本身没有经历深刻的改革,它如何策划推动如此大规模的经济转型。这一进程将持续下去,甚至或许会更加令人叹为观止。...[详细] 时间:2014-10-24 10:30 查看:219次标签:中国治理体制十八届四中全会民主政治
中国的富裕是建立在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的原则上的。中国的稳定有利于促进世界的稳定,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中国的繁荣有利于世界的繁荣。如果中国贫穷,势必成为世界的负担。中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一种借鉴。因此,中国梦既有中国意义,...[详细] 时间:2014-10-24 10:11 查看:513次标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而不成,不如不抓”。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的是脚踏实地、不含水分、掷地有声地抓落实,而不是花拳绣腿、作风漂浮、敷衍塞责地应付。这是改革蓝图能否变成现实的关键。...[详细] 时间:2014-10-24 10:04 查看:109次标签:改革举措政治责任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为确立“法治社会主义”道路指出了具体的实践方向。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又将“中华人...[详细] 时间:2014-10-24 10:03 查看:305次标签: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人民当家作主
腐败和特权曾是导致苏共垮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党当前面临的最大危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为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果对党内腐败现象放松警惕,任其泛滥,那么,黄炎培所担心的“兴亡周期律”,邓小平所担心的“变质”,党章中一再警醒的“生...[详细] 时间:2014-10-24 09:42 查看:341次标签:党的执政地位五个关系群众路线
邓小平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实际己是一个很好的反“左”文件,现在还应当把反“左”逐步地扩展到意识形态领域。...[详细] 时间:2014-10-24 09:40 查看:425次标签:意识形态反腐倡廉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详细] 时间:2014-10-24 09:36 查看:315次标签:公方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重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五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是底线原则,不能在...[详细] 时间:2014-10-24 09:33 查看:269次标签:法治道路“五个必须”十八届四中全会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这是我们党一贯宣示的理念原则。此次四中全会则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深化。...[详细] 时间:2014-10-24 08:45 查看:237次标签:法治十八届四中全会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的是什么?四中全会阐明,“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的就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详细] 时间:2014-10-24 08:44 查看:836次标签: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六项任务:一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三是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四是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前四个实际上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领域谈法...[详细] 时间:2014-10-24 08:43 查看:264次标签:公报生产力法治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详细] 时间:2014-10-24 08:35 查看:409次标签:法治信号十四届四中全会公报解读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否认历史的规律性,否定主流,否认本质,孤立地分析历史中的阶段性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通过对我国一些阶段性错误吹毛求疵的分析而全面抹杀先辈的革命、抹杀民族独立斗争历史的一种社会思潮。...[详细] 时间:2014-10-23 15:33 查看:571次标签: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安全互联网历史虚无主义
当今依然由共产党执政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由中共带头突破传统苏联模式,对外由封闭转向开放,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由对立、对抗转向长期和平共处,既合作又竞争;对内由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取得很大成效,举世公认。...[详细] 时间:2014-10-23 15:33 查看:397次标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党执政
在决策前和决策中进行民主协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进行决策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中国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然,决策不仅需要民主协商,也需要集中,是协商和集中辩证统一的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协商与集中的关系。...[详细] 时间:2014-10-23 15:33 查看:225次标签:中国道路决策创新传统文化
依法治国,蕴含着基于公认法理的普遍性和基于各国不同国情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这里的普遍性,就是要对公权力加以有效约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特殊性,就是从中国的历...[详细] 时间:2014-10-23 15:27 查看:474次标签: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研究发现,主流话语体系利用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社会媒体平台,积极传播和建构“中国梦”,但其信息被淹没在无数解构“中国梦”或批评现实的信息中,从而导致官方话语的阐释力不足,传播力不足,传播效果被大大削弱。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梦”的主流阐释主要局限于集体性的维度。...[详细] 时间:2014-10-23 15:23 查看:282次标签:“中国梦”话语分析社会化媒体
说起“法”,古代的法,更偏重于惩罚,面对犯罪行为,只能“惩于已然之后”,即使法令再严苛、刑罚再恐怖,也是威吓于人的不得已而为之; 而今天的法,更应偏重于教导,是为了指导人性善恶转化、保护人心不堕深渊、警惕恶之花违法生发,通过法之教化,感召人在善恶抉择的观念上“...[详细] 时间:2014-10-23 15:07 查看:264次标签:法治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