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在提倡全民守法中,习近平同志更重视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守法意识的培育。...[详细] 时间:2014-10-23 15:01 查看:505次标签:依法治国内涵
社会主义国家观,从马克思的消亡论,到列宁的专政论,再到当今中国的全面建设论,在历史演进中既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又不断与时俱进。毫无疑问,如何治理国家总受到国家观的支配。有什么样的国家观,就有什么样的治理方法。从创始人马克思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观经历了认识上的...[详细] 时间:2014-10-23 10:07 查看:214次标签:国家治理时代变化国家观
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这就是法治精神的真谛。如果不信仰法治,没有坚守法治的定力,面对权势、金钱、人情、关系,是抵不住诱惑、抗不住干扰的。...[详细] 时间:2014-10-23 10:04 查看:392次标签:习近平法治中国宪法腐败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是一场“重头戏”,既涉及广大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又直接反映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办事的能力。...[详细] 时间:2014-10-23 09:27 查看:82次标签:生活方式法治信仰信访改革
法治国家要求司法机关拥有独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都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详细] 时间:2014-10-23 09:15 查看:135次标签:依法治国美好生活人民群众十八届四中全会依宪治国
在竹立家看来,四中全会无疑将会对依法治国作出一些新论断、新部署,“但是,总体而言,本次会议终究还是对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延续和落实,尤其是将三中全会的改革纲领进行具体化部署。”...[详细] 时间:2014-10-23 09:11 查看:105次标签:依法治国升级版十八届四中全会
过去,在我们的政治理念中,向来是重党而不重法,一切以党为大,党自然要比法大。党比法大不仅仅是观念认识,还为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所固化。依法治国和以党治国形成了尖锐的冲突,关键就在于怎样认识和处理法与党的关系问题。现在要推进依法治国,恰恰是对长期以来留存的政治观念...[详细] 时间:2014-10-22 14:50 查看:476次标签:依法治国首要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许耀桐
GDP增速反映的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经济的成色,为我们制定各项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所以关注数字是必要的;但经济本身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并不像GDP增速表现得那么简单,仅仅关注数字不免有失偏颇。...[详细] 时间:2014-10-22 14:24 查看:207次标签:总理启示“两心准备”GDP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国向外界传递的一个信号,即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国将给境外投资者创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环境,让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有更大的信心。...[详细] 时间:2014-10-22 14:21 查看:320次标签: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国际社会
四中全会将主题定为依法治国,是对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发展。它有力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法治建设的关注和期待,表明党中央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也充分表明我们党治国理念达到一个新高度新境界,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详细] 时间:2014-10-22 14:17 查看:886次标签:依法治国法治建设改革顶层设计十八届四中全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并就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当前正在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吹响了依法治国的新号角,开启了依...[详细] 时间:2014-10-22 14:16 查看:418次标签:习近平法治依法治国
马克思主义深刻洞察了历史大势,深刻阐发了分析历史的基本方法,在其指导下,建立了一种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社会制度,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模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史虚无主义虚妄的历史观永远承担不了这样的使命。...[详细] 时间:2014-10-22 14:06 查看:174次标签:马克思主义逻辑统一科学历史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尖锐复杂,社会各种思潮和观点交锋激烈,对军队的渗透影响具有隐蔽性、侵蚀性、危害性。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严格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标明界限,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培养自觉而又...[详细] 时间:2014-10-22 14:04 查看:205次标签:战略意义依法治军意识形态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成为时代强音。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深刻变化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百姓生活。...[详细] 时间:2014-10-22 11:19 查看:109次标签:社会治理体制法治全面深化改革
司法民主的真谛是让人民共享法治改革、法治建设与发展的成果。坚持司法民主,不仅要坚持司法为民,还要坚持司法便民,司法利民,让人民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司法的公正、高效与权威,让人民相信法治的力量,相信司法而不是私力。...[详细] 时间:2014-10-22 09:45 查看:213次标签:司法体制改革使命司法民主
在法院、检察院的“人财物统管”里,人是第一位的,但是人怎么统管?现有的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受人大监督。如果法院、检察院的人员都由省级统管,那么市县一级人大还要不要产生法院?如果完全绕开,这和现行宪法是有冲突的。所...[详细] 时间:2014-10-22 09:32 查看:690次标签:司法体制改革去行政化司法独立
合作共赢。这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条件。中国认为,双方要摈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中美在许多地区和全球问题上利益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在应对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如朝鲜半岛和伊朗核问题、气候变化、反恐、跨国犯罪、网络安全、外空安全、能源...[详细] 时间:2014-10-22 09:23 查看:93次标签:习近平外交战略新型大国关系
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国道路”命题产生的背景、相关思想论争和实践探索进行考察,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当代中国,要深入研究“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发掘其世界性意义,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详细] 时间:2014-10-22 09:23 查看:362次标签:“中国道路”实践探索历史启示
阶级和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不是外界强加给历史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根据原始社会解体、社会分化出阶级、产生阶级矛盾的事实,坚持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详细] 时间:2014-10-22 09:04 查看:136次标签: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唯心主义
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部署。为落实改革部署,2013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了首个关于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也出台了相应的细化文件。...[详细] 时间:2014-10-22 09:00 查看:208次标签:司法体制改革公平正义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