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召开。在这次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上,通过了《共同纲领》和国都、国旗、国歌、纪年等决议,并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详细] 时间:2014-09-22 09:39 查看:43次标签:人民政协创立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力推进,必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影响着当今世界体系的转型;而世界体系的转型,又必然影响到实现“中国梦“的进程,这是一种良性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和影响世界体系转型的趋势,在努力实现“中国梦...[详细] 时间:2014-09-22 09:35 查看:66次标签:中国国际定位世界体系转型

  • 选举、任命和罢免权,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共同职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着变革,使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的法定权力不断被激活,从法律文本走向现实生活。...[详细] 时间:2014-09-22 09:25 查看:50次标签:人大制度国家治理优势

  • 历史告诉我们,共产主义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指引我们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灵魂。我们所有共产党人都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历史的车轮正以乘风破浪之势滚滚前进。...[详细] 时间:2014-09-22 09:20 查看:305次标签:共产主义理想改革开放

  • 印度是一个经济不断发展、政治地位不断上升的国家,也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周边国家。习近平在印度的演讲中回顾,邓小平曾说,只有中印都发展起来了,才会有真正的“亚洲世纪”;尼赫鲁也说过,印中走到一起是亚洲乃至世界的一件大事。习近平倡议两国用一个声音说话,让全世界倾听...[详细] 时间:2014-09-22 09:16 查看:63次标签:习近平印度讲话战略利益

  • 对发达国家致力于建立利益共同体,对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命运共同体,对周边国家致力于亲、诚、惠、容,对美国追求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外在和平与内在安全,是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为此,中国外交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详细] 时间:2014-09-22 09:15 查看:45次标签:中国外交世界意义

  • 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在于确立和完善各领域的基本制度,保障这些制度良性运转,以维护由核心利益关系、核心价值观共同搭建起来的基本的社会秩序。...[详细] 时间:2014-09-22 09:12 查看:71次标签:国家治理协商民主

  • 建立和完善更加广泛的立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制度,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立法事项,原则上都应当向全社会公布,并建立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和反馈制度。...[详细] 时间:2014-09-22 09:10 查看:268次标签:难点法治亮点重点

  • 从制度传承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建党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组织规模最大、组织能力最强的政党。中国学习了西方政党的一些有益经验,建立了强大的现代政党体系,但同时又拥有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两者的结合使我们可以超越西方政党模式。...[详细] 时间:2014-09-22 08:54 查看:101次标签:中国模式“一国四方”

  • 专家表示,中方将“一带一路”与南亚国家的发展战略深入对接,把中国的优势产业与到访国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将扎实推进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让亚洲国家成为相互依赖、平衡发展、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详细] 时间:2014-09-22 08:52 查看:74次标签:习近平南亚成果解读

  • “中国的友好邻邦塔吉克斯坦有‘高山之国’的美称。层峦叠嶂、奇峰林立的帕米尔高原,是雄鹰展翅翱翔的地方。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仁者乐山。’这样一个雄壮多山的国度,人民宁静而有内涵,令人神往。”...[详细] 时间:2014-09-19 13:32 查看:97次标签:习近平共识外交周边

  • 对权力的制约不仅需要“以权力制约权力”,更需要“以权利制约权力”。当今之中国,公众并不缺乏维权与护法的热情。所缺的,其实是制度化的监督管道和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道理还是“窑洞对”中的老话,“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详细] 时间:2014-09-19 13:27 查看:409次标签:治权前瞻十八届四中全会治民

  • 中国政府体制的传统在于“一体多元”“分工协作”和“权责统一”。多元一体的“一体”,指的是我们的行政系统高度整合,虽然内部有部门职能分割,但是并不存在西方三权分立国家面临所出现的行政司法化问题,更不存在因制性分权制衡而导致的相互否决的局面,而是强调通由内阁行政包...[详细] 时间:2014-09-19 13:19 查看:68次标签:“大部门制”改革政治体制历史国情

  • 我们在考虑今天改革的时候,应该顺应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推进改革。比如说服务领域的全面开放问题,比如说相关垄断的行业问题,比如说国企要转型,国企的重点放在公益性,解决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等等。...[详细] 时间:2014-09-19 13:17 查看:117次标签:迟福林总体思路改革设计

  • 过去的国际共运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一个国际组织或不定期地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彼此的路线和行动,强调“统一性”、“共同规律”以及“国际联合”,事实上长期实行的是以“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中心、一个阶段”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详细] 时间:2014-09-19 09:27 查看:53次标签:战略“两个主义”

  • 法治中国,不是就法治谈法治,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就如何治国理政、治军安民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提出的总体思路,是治国理政、治军安民的总体性战略,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系统思维的鲜明执政特点。...[详细] 时间:2014-09-19 09:25 查看:305次标签:习近平要义法治思维

  •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就应该全党动手。一级党委能否重视并善于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之一。...[详细] 时间:2014-09-19 09:20 查看:197次标签:习近平辩证法宣传思想习近平8·19讲话

  •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近年来,一些移植西式民主的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经济凋敝,教训极为深刻。...[详细] 时间:2014-09-19 09:17 查看:201次标签: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旗帜颜晓峰

  •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详细] 时间:2014-09-18 13:42 查看:83次标签:中国梦西方宪政梦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的和归宿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详细] 时间:2014-09-18 13:21 查看:73次标签:国家治理两种倾向

专家专栏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