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是拉动苏联解体的突破口。1984至1985年,波兰团结工会再度兴起,为了保证团结工会的“成功”,西方“需要除掉社会主义同盟国中的四个国防部长。至少,是这样决定的,并且也达到了最终目的,实施了‘处以极刑行动’”。...[详细] 时间:2014-09-25 14:42 查看:152次标签:政治人物安危国家安全张文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在国际上受压迫、被欺凌的历史,废除了国际上对华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宣告崩溃,为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家尊严,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详细] 时间:2014-09-25 09:59 查看:46次标签: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重大转折
我认为中国模式,在狭义的层面,指的是中国自己的一套做法、经验和思路;在广义的层面,指的是中国自己的一套做法、经验和思路及其背后的制度安排和思想理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模式指的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换言之,在狭义上,“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详细] 时间:2014-09-25 09:56 查看:99次标签:中国模式邓小平
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详细] 时间:2014-09-25 09:45 查看:144次标签:习近平传统文化
当前的意识形态,实际都渗透在或者说反映在当前中国的七大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左派、折衷马克思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复古主义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之中。这里的社会思潮是一个中性概念,没有褒贬之分,各种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算思潮。...[详细] 时间:2014-09-25 09:38 查看:721次标签:意识形态领域七大思潮程恩富
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我国充分利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跨越,正向全面小康迈进。...[详细] 时间:2014-09-25 09:35 查看:82次标签: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
民政部正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等四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到民政部门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详细] 时间:2014-09-25 09:17 查看:24次标签:顾朝曦民政部简政放权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涉及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及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内容和治理方式等内容,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离不开法治的轨道。...[详细] 时间:2014-09-24 15:13 查看:415次标签: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内涵
纵观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基础,“反民主”、“重构民主”、一味地“美化”或“追捧”西方民主都是背离中国实际的表现,更与国家承载的历史使命和人民的殷切期盼背道而驰。...[详细] 时间:2014-09-24 15:13 查看:644次标签:中国民主制度西方
积极运用网络新媒体传播手段推动对外传播,形成资源共享、立体化传播、多位一体的对外传播模式,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详细] 时间:2014-09-24 14:57 查看:111次标签:中国国际形象传播能力
“天下观” 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中原王朝皇帝可以通过“德”来支配天下,并因“王者无外”而可获得无限空间的可能性。...[详细] 时间:2014-09-24 14:50 查看:33次标签:特殊性路径中国疆域
中国基层政治变迁从传统道义政治到改革开放时代以来的法律政治再到现实运作中出现的村民民主政治、金钱政治,展现了一个去道义化、去政治化的过程。...[详细] 时间:2014-09-24 14:49 查看:81次标签:富人治村中国基层政治变迁逻辑
改革从农村突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按下18个红手印,拉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幕。改革向城市拓展——扩大企业自主权,生产经营立现生机。随着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的设立,中国用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详细] 时间:2014-09-24 14:15 查看:236次标签: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65周年
我们说协商民主有着独特优势,就在于协商民主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层级的。...[详细] 时间:2014-09-24 09:33 查看:51次标签: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强大稳定的中央与自由活力的地方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如何合理界定两者各自的权限范围、有效化解双方的纠纷是现代国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中之重,而能否建立起一套较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协调机制,也是现代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另一基本特征。...[详细] 时间:2014-09-24 09:32 查看:83次标签:特征中央地方国家
国家形象是国家实态的反映,由政治形象、经济形象、军事形象、文化形象、社会形象等多种要素构成。在国与国的冲突中,国家形象能起到威慑敌国的作用;在国与国的合作中,国家形象可以使合作双方利益最大化。...[详细] 时间:2014-09-24 09:08 查看:115次标签:中国共产党国家形象
依法治国,本质上就是要用良法治国。法治的固有含义包含了良法(good law)和善治(good governance)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只有那些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符合公平正义要求、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才具备良法的特点。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详细] 时间:2014-09-24 09:07 查看:243次标签:王利明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依法行政法治中国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从汗水甚至鲜血的浸淫中达成的共识。...[详细] 时间:2014-09-23 14:51 查看:182次标签:舆论管理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广泛商量,就是把民主决策的过程当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让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支持和配合政治运行和社会管理。颜晓峰指出,社会利益取向多样化,“众口难调”、意见不同成为新常态。商量就是各种意见的磨合、趋同、协调,求大同、存小异,尽量满足更多群众的愿望要求,让群...[详细] 时间:2014-09-23 14:47 查看:190次标签:人民民主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事好商量”
纵观30多年的经济改革历程,梳理体制演进的重要节点,每一步改革的背后,都记录着计划管制与市场配置的此消彼长,见证着姓“社”还是姓“资”等各式争论中的彷徨与解放,正是在观念碰撞和利益调整的不断接力中,中国一步步走出计划经济的沼泽,迈进了市场经济的大道。...[详细] 时间:2014-09-23 14:46 查看:129次标签:中国“渐进式”改革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