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429次 标签:余秋雨文化苦旅
其一 败难相信一座如此繁华的城市会放逐出一块如此原始的土地,让它孤零零地呆在一边。从新加坡东北角的海岬雇船渡海,过不久就能看到这个岛。 船靠岸的地方有三两间...[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1154次 标签:余秋雨漂泊者们
语言有一个底座。说一种语言的人属于一个(或几个)种族,属于身体上某些特征与别人不同的一个群。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脱离那种代代相传地决定着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信仰总体。 ...[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1181次 标签:余秋雨华语情结
我到过一个地方,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境。 败多长住新加坡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听我一说,惊讶万分。 是韩山元先生带我去的。韩先生是此地一家大报的高级...[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708次 标签:余秋雨这里真安静
1988年12月15日。 我家住在上海西南角龙华。这是一个古老的地名,一闭眼睛,就能引出不少远年遐想。但在今天上海市民心目中,龙华主要成了一个殡仪馆的代名词。记得两年前学...[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485次 标签:余秋雨家住龙华
其一 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406次 标签:余秋雨三十年的重量
近年来我搬了好几次家,每次搬的时候都引来许多围观的人。家具没有什么好看的,就看那一捆捆递接不完的书。搬前几星期就得请几位学生帮忙,把架子上的书按次序拿下来,扎成一捆捆的。这是个劳累活,...[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407次 标签:余秋雨藏书忧
人真是奇怪,蜗居斗室时,满脑都是纵横千里的遐想,而当我在写各地名山大川游历记的时候,倒反而常常有一些静定的小点在眼前隐约,也许是一位偶然路遇的老人,也许是一只老是停在我身边赶也赶不走的...[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469次 标签:余秋雨腊梅
早年为了学写古诗,曾买过一部线装本的《诗韵合壁》,一函共6册,字体很小,内容很多。除了供查诗韵外,它还把各种物象、各种情景、各种心绪分门别类,纂集历代相关诗句,成了一部颇为齐全的诗歌词...[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266次 标签:余秋雨夜雨诗意
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时时遇到麻烦。年代那么长,文人那么多,说任何一点共通都会涌...[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1144次 标签:余秋雨笔墨祭
一年前,我受死者生前之托,破天荒第一次写了一幅墓碑,碑文曰“酒公张先生之墓”。写毕,卷好,郑重地寄到家乡。 这个墓碑好生奇怪。为何称为&ldquo...[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553次 标签:余秋雨酒公墓
前年冬天,母亲告诉我,家乡的老屋无论如何必须卖掉了。全家兄弟姐妹中,我是最反对卖屋的一个,为着一种说不清的理由。而母亲的理由却说得无可辩驳:“几十年没人住,再不卖就要坍了。...[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609次 标签:余秋雨老屋窗口
我国广大山区的邮电网络是什么年代健全起来的,我没有查过,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415次 标签:余秋雨信客
我的书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夜航船》。这是一部许多学人查访终身而不得的书,新近根据宁波天一阁所藏抄本印出。书很厚,书脊显豁,插在书架上十分醒目。文学界的朋友来寒舍时,常常误认为是...[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416次 标签:余秋雨夜航船
我已经写了一篇《夜航船》。说来惭愧,我自己真正坐老式的夜航船至今只有一次,不在童年,不在故乡,而在成年之后。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从吴江坐木船到苏州,水程40余华里。两个都是闻名千年的美...[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361次 标签:余秋雨吴江船
自幼能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然不懂其义,完全是从乡间老娘们的口中听熟的。 柴门之内,她们虔诚端坐,执佛珠一串,朗声念完《心经》一遍,即用手指拨过佛珠一颗。长长一串佛珠...[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610次 标签:余秋雨庙宇
一、开封 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 省会在郑州,它不是。这是它的幸运。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态龙钟的旧国都,把忙...[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595次 标签:余秋雨五城记
童年的时候,家乡还有许多牌坊。 青山绿水,长路一条,走不了多远就有一座。高高的,全由青石条砌成,石匠们手艺高超,雕凿得十分细洁。顶上有浮饰图纹,不施彩粉,通体干净。鸟是不...[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661次 标签:余秋雨牌坊
狼山在南通县境内,并不高,也并不美。我去狼山,是冲着它的名字去的。 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处风景大多都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称。历代文士为起名字真是绞尽了脑汁,这几乎成了...[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590次 标签:余秋雨狼山脚下
近代以来,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上海的古迹没有多少好看的,到上海旅行,领受最深的便是熙熙攘攘的上海人。他们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心理文化方式,说...[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1041次 标签:余秋雨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