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杜维明 罗伯特·贝拉:关于"轴心文明"的对话 进入专题: 轴心文明    ● 杜维明 (进入专栏) ...[详细] 时间:2012-03-07 14:31 查看:223次 标签:杜维明

  • 杜维明:儒学的机遇与挑战 ——《哈佛看中国》访谈 进入专题: 儒学    ● 杜维明 ...[详细] 时间:2012-03-07 14:17 查看:396次 标签:杜维明

  • 主持人语 在本期的金沙讲坛上,易中天为我们解析传统文化,认为当下的传统文化热绝不是要振兴国学,绝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为了开创未来。他提出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关键词:共同价值、抽象继承和现代阐释。指出,只有经过现代文明的打磨和洗礼,传统文化才能...[详细] 时间:2012-03-05 14:52 查看:419次 标签:易中天

  •   ...[详细] 时间:2012-03-05 14:46 查看:494次 标签:易中天

  • 一,恻隐之心,是道德的底线,人性的天良 最近,反对虐待动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呀? 这就先得说清楚,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虐待”。为什么呢?就因为人性中有一条道德的底线,同时也是起点...[详细] 时间:2012-03-05 14:16 查看:259次 标签:易中天

  •   易中天批方舟子:“动机论”是戕害中国的恶俗 一、问动机,是戕害了我们民族多年的恶俗 关于“方韩之争”,我的观...[详细] 时间:2012-03-05 14:12 查看:339次 标签:易中天

  • 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思潮的主导地位,生产力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温饱到小康的成功进展,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成果是文化产品与文化权利的大众化。文化来自人民生活,反哺大众的精神需要。人民大众参与文化生活,主导文化生活,评价文化生活,同时...[详细] 时间:2012-03-02 08:37 查看:311次 标签:王蒙文化强国要好产品

  • 于丹的讲座与传播国学无关,她讲的不是国学,而是心得,并且不是她对国学的心得,而是她对人生的心得,《论语》、《庄子》中的句子只是她讲述心得时使用的资料。她对受众的心灵影响是积极的。 在最近的图书市场上,于丹是最耀眼的明星,可在有一些人眼里,则...[详细] 时间:2012-03-01 13:11 查看:336次 标签:周国平于丹

  • 《燃灯者》是一本小书,只选了两篇文章,写的都是原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周辅成先生。作者赵越胜讲述了与恩师近半个世纪的神交。该书甫一出版,即得到了广泛关注。 朱正琳: (哲学学者、作家) 小说《一九八四》中那位&ldqu...[详细] 时间:2012-03-01 13:11 查看:228次 标签:周国平真理

  • 诬告无罪,诬告无害。诬告有理,诬告有益。谓余不信,请看: 一、利于提高警惕。诬告者,告莫须有之罪名也。莫须有者,或许有之谓也。今日或许乌有,明日与明日之明日,能保长期乌有乎?某甲或许乌有,某甲之哥儿们及哥儿们之哥儿们得保均乌有乎?你说乌有,...[详细] 时间:2012-03-01 12:10 查看:323次 标签:王蒙诬告者文献

  •   我常常怀念那些精通文学、文艺与自然科学的文化巨人:达芬奇,罗蒙诺索夫,莱卜尼兹等等。 中国古代有著名文人兼通医道与军事的,但少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也是不成...[详细] 时间:2012-03-01 12:10 查看:314次 标签:王蒙人文科学

  •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3 查看:655次 标签:余秋雨洞庭一角

  •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3 查看:394次 标签:余秋雨都江堰

  •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3 查看:534次 标签:余秋雨三峡

  •   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顺着脚印走罢,但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不知这...[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3 查看:509次 标签:余秋雨文化苦旅

  • 客寓柳州,住跋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神貌。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石...[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3 查看:380次 标签:余秋雨柳侯祠

  •   写完《柳侯祠》,南去20里,去看白莲洞。 先我30余年,两位古人类学家到这里作野外考察。他们拿着小耙东掘掘、西挖挖。突然,他们的手停住了,在长时间的静默中,3万年光阴悄悄...[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3 查看:622次 标签:余秋雨白莲洞

  •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198次 标签:余秋雨文化苦旅

  •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子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象,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648次 标签:余秋雨文化苦旅

  • 这本书中的部分篇目曾在《收获》杂志上以全年专栏形式连载过,后来又陆续被海外报刊转载,所以读到和听到的评论也就很多。在所有的评论中,我觉得特别严肃而见水平的是鄂西大学学报所设“《文化苦旅》笔谈”专栏中该校中文系五位教师发表的文章。(...[详细] 时间:2012-02-28 12:12 查看:284次 标签:余秋雨后记

理论大视野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