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诗文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和喜爱,不仅在于文采斐然,艺术精湛,非常生动形象和幽默,还由于贴近生活,富含真情和哲理,充满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苏东坡的不少诗文,不仅是值得欣赏的文学艺术精品,也是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好教材。...[详细] 时间:2017-05-19 10:23 查看:318次 标签:吴铭苏东坡诗文挫折
在文字上坚守传统,在情怀上关注个体,汪曾祺最终不仅活出了和自己笔下作品相同的模样,也让作品拥有了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具备了丰沛的时代价值。...[详细] 时间:2017-05-19 09:23 查看:227次 标签:李妍汪曾祺传统文学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的是创新创意,其竞争力的提升本质上要靠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走基于创新网络的产业集群化道路,必须依靠市场配置资源。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对于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有重要示范意义。...[详细] 时间:2017-05-19 09:10 查看:316次 标签:朱春阳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创意
文化传播有多种形式,无论从何种研究角度或何种传播形式加以分析,“丝绸之路”都堪称异质文化传播融汇的标本。文化传播中的各种原理机制,都可以丝绸之路研究为范本。历史上丝路文明的积极扩散与传播推动着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详细] 时间:2017-05-18 11:00 查看:747次 标签:杨琳丝绸之路文化传播
红色基因富含党和人民创造的实践经验与智慧,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实践力,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日益凸显其历久弥新的独特时代价值。...[详细] 时间:2017-05-18 10:58 查看:469次 标签:占毅红色基因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中华文化历来崇尚“和为贵”,当今中国则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零和博弈的斗争思维,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详细] 时间:2017-05-18 10:35 查看:389次 标签:叶小文人类文明文化人文关怀
“德不孤,必有邻”“得道者多助”——“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道义自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代中国无疑正是“桃李”一般的嘉木。...[详细] 时间:2017-05-17 09:50 查看:547次 标签:姜广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践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充分考虑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特殊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经验充分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发展的根基,也是现代国家治理无法割裂的文化命脉和重要基础。...[详细] 时间:2017-05-16 11:05 查看:635次 标签:陈朋传统文化国家治理民族生命力
我们有能力、有经验为畅通“一带一路”贡献力量。我们要以信息互联互通为契机,加快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快电子政务、网络社交等的交流合作,让文化在信息高速路上跑起来。...[详细] 时间:2017-05-16 09:16 查看:500次 标签:刘春荣一带一路文化人文交流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哪方面达到了,也使别国达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首先应该通达“一带一路”的国家,注重互联互通,将公路、铁路等连接起来,互相帮助,互相团结,互惠互利。...[详细] 时间:2017-05-16 09:13 查看:395次 标签:张立文一带一路中华文化和文化
中国与东盟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互动,既有中国文学与同一语种的东南亚华文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与东南亚华人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有中国文化与东南亚其他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互动。...[详细] 时间:2017-05-16 09:01 查看:375次 标签:郭惠芬一带一路人文东盟
一名“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的文艺批评工作者,就是要坚持职业操守,进行文艺批评时从实事求是的立场出发,针对具体文本进行辨析评估,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详细] 时间:2017-05-15 14:31 查看:305次 标签:李掖平文艺批评职业操守文艺工作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之“放逐”,据《尚书》所载,是所谓“宥五刑”的一种手段,其判决时间当然也在“仲秋”。《离骚》作于被判放逐之际(“吾将远逝以自疏”),因此创作时间也自然是在秋天。...[详细] 时间:2017-05-15 14:28 查看:551次 标签:周秉高屈原离骚年代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尊重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树立当代中国意识,在当前中国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生动实践中寻找文化创作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创造更多有影响力、生命力、感染力的文化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详细] 时间:2017-05-15 14:26 查看:310次 标签:祁远文化强国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语言的魅力和功能是巨大的,在达意的同时还可以传情,在通事的同时还可以通心。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语言大有作为。它搭建起一座民心相通的桥梁,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心灵与情感紧密联结起来。...[详细] 时间:2017-05-15 14:15 查看:584次 标签:杨毅一带一路语言交流汉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自信和自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包含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三重维度。伴随着我国政治的发展和经济的崛起,如何涵养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从而实现精神上的自强,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详细] 时间:2017-05-12 09:55 查看:1086次 标签:焦佩锋民族文化民族复兴十三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文件,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详细] 时间:2017-05-12 09:50 查看:556次 标签:文化产业改革顶层设计文化体制改革
振兴民间文化,关系中华文化根脉,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我们应抓住规划纲要发布这一重要契机,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详细] 时间:2017-05-11 11:00 查看:307次 标签:孙金行创新文化发展民族民间文化
文化产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的能源和基础就是创新能力,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驱动相一致。因此,文化产业对企业创造力的激发将对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起到重要推进作用。...[详细] 时间:2017-05-10 14:21 查看:501次 标签:戚学慧供给侧改革文化产业创新
时代课题本身就蕴涵了理论要解决的任务。我们应从时代发展对中华民族提出诉求和期待的战略高度去理解和阐释文化自信思想。只有以时代问题和中国问题的双重视域把握文化自信的战略蕴涵,以汇通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发展的视野,才能把握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期待。...[详细] 时间:2017-05-10 14:16 查看:793次 标签:郭凤志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