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最早保留了9353个汉字的字形、读音、释义的完整资料,是打开中华古代文化典籍的一把钥匙,也是传世所有字典的鼻祖。
...[详细]
时间:2019-07-15 14:40
查看:1657次 标签:陈广忠说文解字中华传统文化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开拓创新的重要动力。...[详细] 时间:2019-07-15 08:47 查看:419次 标签:梅景辉辩证思维文化维度
在我们党的98年征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树立的醇厚家风、沉淀的优良传统,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表率,为我们树立了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详细] 时间:2019-07-15 08:42 查看:621次 标签:郑会霞良好家风初心使命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指出了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详细] 时间:2019-07-11 09:20 查看:541次 标签:李军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代以来,中国国弱民穷、科学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如何让广大工农劳苦大众在文化上翻身,如何普及文化,成为当务之急。...[详细] 时间:2019-07-10 09:24 查看:528次 标签:欧阳雪梅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古代先哲很早就提出了和同之辩的命题。春秋时期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主张不同元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反对单一元素的简单强化,因为那会窒息生机,使事物发展难以为继。...[详细] 时间:2019-07-08 10:12 查看:471次 标签:董卫国和而不同时代意蕴
进入20世纪初期,无论是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文献的梳理、方法的探索,还是基于传统的现代转化而尝试构建中国哲学体系,均取得一定进展,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详细] 时间:2019-07-08 10:08 查看:494次 标签:王博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文化
70年来,中国哲学学科体系日渐完善、学术研究不断深化、学术成果日益丰富、学术人才大量涌现,成为哲学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撑性学科。...[详细] 时间:2019-07-08 09:16 查看:554次 标签:张志强中国哲学时代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快建设广播影视强国,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详细] 时间:2019-07-04 09:51 查看:480次 标签:袁同楠广播影视文化自信
吴兆骞字汉槎,生于明末江苏吴江的一个仕宦之家。九岁能赋,“欲追步盛唐”,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凰”之一。丁酉科场案的一场狂飙,将吴兆骞从“十里红潮连翠岸”的旖旎江南,吹到了“冰河四月冻初消”的苍莽塞北;由“舞衣低步障,歌榭出箜篌”的风流公子,一夕变身为“龙沙不...[详细] 时间:2019-06-27 17:08 查看:646次 标签:杨雪吴兆骞长白山
《楚辞》所涉草木尤多,举凡“江蓠、芙蓉、杜若、薜荔、木兰、白薠、留夷、揭车、蕙、芷、茝、菊、芰、蘅、、箓、箷、芜、药、荪”等“地所常产,目所同识之草尽矣”(王令《藏芝赋》),它们不但被视为《楚辞》“名楚物”的体现与得益于“江山之助”的佐证,认作是作者借以“譬忠...[详细] 时间:2019-06-27 17:06 查看:536次 标签:罗建新楚辞本草学
在传统目录学中,选本属于集部总集类,其功能在于删汰繁芜与解释评论。选本与诗话、笔记、评点及序跋等批评方式,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文学批评的主体。自《文选》开选本之风后,宋人李昉等的《文苑英华》、姚铉《唐文粹》、吕祖谦《宋文鉴》等断代选本均沿袭《文选》体例,在...[详细] 时间:2019-06-27 17:03 查看:438次 标签:夏静文章正宗文类意识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人是基础、是关键。人的观念、情怀、底蕴、创意等,是决定其创作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打造文艺精品力作、支撑时代精神大厦,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践行“真、情、实、意”四字上细思力行。
坚定文化自信,熔铸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强大动力、丰厚滋养,就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创造中华文明新辉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详细] 时间:2019-06-25 12:47 查看:852次 标签:李永胜文化自信民族复兴
徽州本属江南,从古代行政区划来讲,徽州与苏州都属于一个大江南。在上古九州传说中,苏州与徽州同属于扬州之域。春秋的时候,吴于苏州一带立国,徽州就属于吴国。此后,徽州与苏州的统属偶有分合。宋朝时同属江南道,元朝同归江南行省,明朝同属南直隶,清初同隶江南省,大致相当...[详细] 时间:2019-06-24 17:04 查看:444次 标签:唐力行江南徽州
晚唐五代词有很强的画面感、图案感,色彩也尤为鲜明。换言之,有颇为特出的唯美倾向。总体来说,这种审美特征虽然在不同时期的词作中都有,但在五代词中特别明显:用文学语言描绘出的具有装饰效果和图案感觉的意象,它们以鲜明的视觉性、图案化和节奏感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成为诗词...[详细] 时间:2019-06-24 16:59 查看:384次 标签:张晶如织锦图案晚唐五代词
论诗绝句是以中国传统诗学为独特内容的诗歌体裁,是颇具国学特色的文学批评形态。此体由杜甫《戏为六绝句》首开其端,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继振其绪,后之踵事增华者如蓬从风,至清代集前人之大成。...[详细] 时间:2019-06-24 16:58 查看:419次 标签:魏晓虹张晋诗论观
“诗人”作为一种新的身份类型确立之后,一方面激发了人们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很多读书人因诗得官,因诗扬名,“诗圣”“诗仙”“诗佛”“诗家天子”等称号不胫而走,“诗人”仿佛风光无限。但另一方面,很多诗人的现实境遇与理想中的“诗人”又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从而产生一种强烈...[详细] 时间:2019-06-24 16:56 查看:442次 标签:李舜臣诗人的本质中唐
唐代文豪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一文中起句即写道:“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宋代文豪苏轼也曾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名于图史者往往皆是。”韩愈郡望河北昌黎,曾赴镇州(今河北正定)宣慰乱军,平息镇州之乱;苏轼祖籍河北栾城,曾主政定州,在那里整顿军纪、...[详细] 时间:2019-06-24 16:41 查看:3660次 标签:孙英臣燕赵文化慷慨悲歌
近几年,我参加了原国家行政学院赴墨西哥、阿尔及利亚等发展中国家高中级公务员培训工作。我体会,给外国公务员授课,只有找到情感共鸣点,做到以情动人,才能实现效果最大化。...[详细] 时间:2019-06-24 16:25 查看:855次 标签:祁述裕中国故事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