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详细] 时间:2017-04-10 13:42 查看:563次 标签:封英文化产业传统文化经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思想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思想既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有力且有效的方法论指导。...[详细] 时间:2017-04-10 13:40 查看:739次 标签:吴静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工作制度
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和封闭的。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正是人类文明能够以加速度的方式向前发展的绝对前提。随着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随着人类普遍交往的逐步实现,这一点更是获得了“世界历史”意义。...[详细] 时间:2017-04-10 10:55 查看:1046次 标签:何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实用主义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以后,只有将它社会化、大众化、日常化,转化为人们的工作价值观、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才能逐步成为人们共同遵循和维护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植根于人们的观念深处、思想深处和灵魂深处。...[详细] 时间:2017-04-10 10:49 查看:594次 标签:戴木才核心价值观法治价值目标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详细] 时间:2017-04-10 10:30 查看:898次 标签: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美学创新融合
在史学领域,我们提倡坚持优良学风、追求历史真理,做人和为文力求真诚、求实、创新三者相统一。这就要求治史者一定要有淡泊、宁静、诚实的纯真品格,有执着、求真、创新的奋进精神。...[详细] 时间:2017-04-10 10:28 查看:371次 标签:朱大渭学风学术发展道德问题
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源,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实物载体和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传承纽带,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宝贵财富。...[详细] 时间:2017-04-06 13:40 查看:298次 标签:成其文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城市建设
东圣西哲都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启发一个人对固有善性的自觉,都强调只有自觉向自身内在追求,才能把握普遍、绝对的“善”。既然趋向于善是人的本性,而善又存在于人的思维和心中,那么,他们就必然把强调内省的道德自觉当作教育的重心和作用。这就是“与人为善”的人性论基础。...[详细] 时间:2017-04-06 09:51 查看:498次 标签:郭齐家与人为善和谐以和为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往被视为区分不同民族之特征的地域和血缘等因素,其表征意义日益模糊。相较之下,文化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辨识性,在很大程度上标示了一个民族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此,民族概念的文化内涵在现当代社会尤为凸显。...[详细] 时间:2017-04-06 09:28 查看:633次 标签:谢惠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体系精神动力
会议强调,真正关爱英烈遗属,就是对先烈的最大告慰;能够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就是对先烈的最大尊重;解决广大遗属在就学就业就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不断涌现为国捐躯的英雄。...[详细] 时间:2017-04-04 00:20 查看:735次 标签:陶行知公益活动田永清缅怀英烈
问题如何解决?不妨试试“既要‘走出去’,也要‘走进去’”这味药。至于“煎煮”的方法,在逆向思维中想明白了“外国文化是怎样走进来”之后,一定得到以下几点要义。...[详细] 时间:2017-04-01 09:43 查看:401次 标签:牛瑾中国文化走出去民间力量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辛弃疾的名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详细] 时间:2017-03-31 09:52 查看:494次 标签:王兆鹏人文交流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文化创新是全民族生活方式的创新。为此,应当通过文化交流形成更具包容性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对当代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详细] 时间:2017-03-30 11:05 查看:302次 标签:杨林创新传统文化中华文明
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灌输式的过程,而是双向的、互动式的跨文化交流。我们要着重从对方角度考虑,善于从受众的角度和话语体系去建构传播内容、考虑传播策略,在知己知彼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实效。...[详细] 时间:2017-03-30 11:03 查看:940次 标签:于运全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海外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工作受到重视,并形成一股热潮。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开设相关课程,媒体推出一批文化产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种研修班、培训班、读经班等。...[详细] 时间:2017-03-30 10:43 查看:264次 标签:沈湘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和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让我们的文明和文化站在与经济力量同等的位置,不仅是系统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环。...[详细] 时间:2017-03-30 10:34 查看:334次 标签:李友梅中国故事命运共同体人才
文化发展是变和不变统一的过程,变的是它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变的是它的根本特质、根本精神,它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这不变的根本特质和精神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与魂。毁坏了根,切断了血脉,这个民族就无法生存发展。...[详细] 时间:2017-03-29 10:38 查看:1003次 标签:钱逊创造性转化创新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家书作为社会变迁和文明演进的微型档案,大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伦理价值、书法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因此,家书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识和鲜明符码。...[详细] 时间:2017-03-29 10:05 查看:571次 标签:刘金祥中华文明传统文化家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主流文化的生活方式,通过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公民道德规范浸润到个体生活之中,使之承袭主流价值观、遵守文化交往规则、塑造文化身份认同,进而提高文化话语的信服力和增强文化话语权。...[详细] 时间:2017-03-29 09:56 查看:780次 标签:刘志山核心价值观文化文化软实力
深入人民的源头活水,捕捉时代发展的脉动走势,是坚持文艺创作“二为”方向、贯彻落实“双百”方针的根本前提,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履行文艺工作者职责使命的根本要求。...[详细] 时间:2017-03-29 09:04 查看:392次 标签:李玉滑知识分子文艺工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