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 中国当代史是发生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急剧变动的大时代的历史。置身其中的人们,将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所见所闻的人与事,所感所受的情与理,以回忆录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丰富我们民族记忆,提供文化积累价值的极有意义的事情。 一 每一...[详细] 时间:2011-12-27 16:30 查看:65次标签:王海光当代人回忆录责任

  • 新中国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在历史上曾支持了中国工业化的最初起步,但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社会成本。国家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最大程度地掌握了社会资源,在“一穷二白”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起步的特殊历史阶段;...[详细] 时间:2011-12-27 16:30 查看:103次标签:王海光户籍制度沿革分析

  • 我们现行的户籍制度是50年代在国家工业化进程曲折发展的情况下逐步建立和形成的。这一制度的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它是根据中国工业化赶超战略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行政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个核心制度,起着让农村支撑城市、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详细] 时间:2011-12-27 16:30 查看:275次标签:王海光户籍制度进程改革城镇化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因此,必须从科学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内在联系出...[详细] 时间:2011-12-27 16:05 查看:200次标签:吕书正三个代表思想

  •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后,小康社会的评价标准就成为理论界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就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简要综述。 一、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对奔小康进程进行监测,研究人员开始设计小康标准...[详细] 时间:2011-12-27 16:05 查看:973次标签:吕书正小康社会评价标准建设

  • 十六大提出,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因此,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开宗明义地...[详细] 时间:2011-12-27 16:05 查看:250次标签:吕书正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意义思想

  • 中国共产党自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确立了立党为公的宗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因而才得到了人民的衷心爱戴。 当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政权,成为执政党之后,她是否还能坚持立党为公的原则,是能否坚持执政为民的关键。剥削阶级在一定的...[详细] 时间:2011-12-27 16:05 查看:143次标签:吕书正

  •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所提出的国际比较思路、方法和参照标准,选择1955年和1980年这两个时间坐标,对1956年和1978年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认为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时,中国虽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详细] 时间:2011-12-27 16:05 查看:513次标签:吕书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际

  • 随着11月12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下发,中共十七大的组织筹备工作已正式启动。 与往届党代表选举工作相比,十七大党代表选举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性特点更加鲜明和突出。一是...[详细] 时间:2011-12-27 15:52 查看:121次标签:张晓燕党代表七大选举进程

  • 全国农村社区化发展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研讨会在山东诸城召开,山东省委有关领导同志给予大力支持,山东省委组织部、潍坊市委组织部及诸城市委高度重视,做了大量细致周到的准备工作,使这次会议顺利召开。我受中组部党建研究所所长、全国党建研究会秘书长高永中同志委托,代表...[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7 查看:434次标签:张守华讲话

  • 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大分化、大改组,追根溯源,都和苏联解体密不可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我们如何看待苏联解体,的确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苏联解体,问题出在党内;苏共亡党,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失去人心。苏共亡党失去人心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就是没有给...[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1 查看:143次标签:张国祚意识形态防线苏共

  • 恩格斯在论述科学发展的动力时,说过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要,就能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旦有了对党的理论的需要,就能赋予党的理论发展以巨大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干部群众中,既存在对理论“饥渴&...[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1 查看:162次标签:张国祚理论

  • 国家的繁荣富强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主要包括两种力量: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主要体现为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是可以内化为精神力量的实力,主要体现为文化感染、价值认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理论思维、...[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1 查看:165次标签:张国祚文化软实力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纲领性文献。本文仅就其中几个方面谈一点学习体会。 一、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哪些现实针对性? ...[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1 查看:108次标签:张国祚和谐社会

  •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部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一再强调要掌握话语权。那么,究竟什么是话语权?我们党为什么强调要掌握话语权?怎样才能拥有话语权?如何做大做强话语权?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话语权? ...[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1 查看:116次标签:张国祚话语权

  • 文化强国势在必行 如果物质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文化软实力不行,则可能不打自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重大战略目标郑重提出,这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文化强国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1 查看:148次标签:张国祚文化强国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高度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远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文化强弱,事关国运  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引领国...[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1 查看:198次标签:张国祚强国战略文化

  •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所以被称之为科学发展观,因为它科学地回答了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内涵和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1 查看:87次标签:张国祚科学发展观

  • 缘起 “软实力”概念看似新鲜,但其内涵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一切可以量化为物质力量的实力都是“硬实力&rdquo...[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1 查看:145次标签:张国祚软实力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这段话揭示了一个真理:...[详细] 时间:2011-12-27 15:41 查看:60次标签:张国祚先进性

专家专栏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