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诸葛亮曾经垒石作八阵图,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种垒石阵应该算是最早的沙盘推演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故意神话了八卦阵的威力,将其描述成一种进入之后就会飞沙走石天地变色的神怪阵法,这只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罢了。 ...[详细] 时间:2017-01-16 16:01 查看:264次标签:《赤壁》八卦阵雁行阵军阵古代战阵
老太后愣了片刻,突然喊:‘荣子,拿剪子来!’老太后坐在寝宫的椅子上,把左手伸在桌子角边,背着脸颤声说:‘把我手上的指甲剪掉!’这等于剪掉老太后的心头肉——到现在,老太后才算真正下定决心出逃了。老太后几年精心养长的指甲,尤其是左手无名指、小指指甲足有两寸来长!这 ...[详细] 时间:2017-01-16 15:54 查看:894次标签:宫女谈往录荣子慈禧李莲英庚子西逃
刘备病危,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恢复了对诸葛亮的信任,也可能反映出他内心对于“联孙拒曹”的重新认识,感到未能认真执行而遭致惨败的悔恨。给后主刘禅的诏书谓:“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更是他本人晚年未能遵循诸葛亮“联孙拒曹”战略的沉痛检讨所产生的结果。 ...[详细] 时间:2017-01-16 15:44 查看:634次标签:三国志荆州白帝城联吴抗曹赤壁之战
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 ...[详细] 时间:2017-01-16 14:13 查看:630次标签:宦官魏忠贤汪直王振狗子
明朝人崇尚在书房养鱼。旁边放洗砚池一个,更应设一盆池。靠近窗子的地方,养锦鲤五七条,以观其自然的生机与活泼。书房中有植物花草。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两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旺盛之后自然青葱郁然。 ...[详细] 时间:2017-01-16 13:57 查看:338次标签:书房书斋养鱼花草木床
据考证,《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就是文安帝段正淳之子,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段正严(又名段和誉)。 有人疑问父子二人名字中都有一个“正”字,看上去更像是兄弟。事实上,在中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流行父子联名制,也是为了表明血脉相连。 ...[详细] 时间:2017-01-16 13:51 查看:441次标签:段誉大理段正严吕文利南诏
曹冲13岁时生病,不久即离开人世,曹操十分悲痛,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并且“言则流涕”。这就是说,曹冲若不是英年早逝,很可能会继承曹操王位。这正应合了曹丕的一句话:“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详细] 时间:2017-01-16 13:37 查看:405次标签:曹操典韦陈宫痛苦曹冲
曾国藩对幕僚赵烈文说过这样一番话:“九弟手笔宽博,将我分内应做之事,一概做完,渠得贪名而我偿素愿,皆意想所不到。”曾国荃照顾整个家族,挥金似土,焉得不贪取钱财?为了让大哥唱红脸,以完人的形象取信于当世和后世,他不惜包揽贪名,欢唱白脸。如此兄弟,可谓举世少有。 ...[详细] 时间:2017-01-06 16:54 查看:441次标签:曾国藩曾国荃湘军金陵会剿吉子营
明朝的阅兵, 每年年终考阅一次,三年大阅一次,也称“小阅”和“大阅”。朱元璋十分重视部队的训练,他颁发《教练军士律》,要求高而严,赏罚分明,从制度上保证了军事训练的质量。 ...[详细] 时间:2017-01-06 16:47 查看:464次标签:阅兵牧野誓师大阅校阅秋射
萧何崇尚黄老,推崇无为,在西汉大营里,他长期扮演着“好好先生”的角色。然而这个“好好先生”更深刻的定位其实是“老奴”,萧何唯刘邦、吕雉马首是瞻。只要刘邦两口子需要,让他干什么都可以,哪怕去做奸人。 ...[详细] 时间:2017-01-06 16:45 查看:434次标签:程万军萧何韩信好好先生下狱
清宫收入低,但皇后除了打点下人外,没什么花销。妃嫔则不同,权力不大,收入又低,不足以打点太监,不免会想些“盘外招”,比如珍妃就曾利用光绪的宠信,私下卖官鬻爵,据胡思敬《国闻备乘》记载,珍妃一次收贿赂多达4万两,因此被囚冷宫。 ...[详细] 时间:2017-01-06 16:40 查看:283次标签:后宫工资制国闻备乘珍妃受贿
曹操和诸葛亮什么关系?当然是汉贼不两立的关系,可是,最近翻阅《全三国文》中的曹操全集时,却发现一条微妙的文件,是曹操写给诸葛亮的便条:“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曹贼给诸葛丞相送古代的口香糖,这表的是哪门子意?这意思有多微妙?透露了三国时代怎样的人事玄机? ...[详细] 时间:2017-01-06 16:24 查看:461次标签:鸡舌香曹操诸葛亮定军山口香糖
中国古代,不做官的知识分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曹雪芹和吴敬梓为代表、家族底子很厚、曾经是高干子弟的人;一是如吴承恩与蒲松龄这样、没有走狗屎运中举的中下层读书人。还好这四位大师有著作流传,让人得以铭记。 ...[详细] 时间:2017-01-06 16:17 查看:257次标签:登科儒林外史吴敬梓蒲松龄袁守诚
对于西方的“奇技淫巧”,大清帝国的领导核心一点儿都不陌生。从康熙皇帝开始,帝国的领袖都是大“表哥”。为此,内务府还专门设立了“做钟处”,仿制西方的钟表。这个机构聘用了大量外籍技工,多是有着专门技能的传教士,因之成为帝国实际上最早的开放特区。 ...[详细] 时间:2017-01-06 16:12 查看:615次标签:雪珥乾隆做钟处钟表马格尔尼
御医治病《明史·职官志》记载,给皇帝看病六要:一要组成班子,院使、御医和内臣三方共责,相互监督。二要会诊,共同诊断。三要共同选药,联名封记药剂。四要共同监视煎药。五要共同尝药,就是每二剂合为一,煎熟,分作二器,一份御医、内臣先尝,一份进御。 ...[详细] 时间:2017-01-06 16:06 查看:310次标签:太医院御医东交民巷金鸡纳霜
我们看历史,皆知首先得以享受这种奢靡生活的人,只能是官员与商人。但是流风自上而下,很快便影响到整个社会。到这个时候,人们却又要说“士风俭薄,民风奢侈”了。不过此类说法,大都见于方志之中,这很能够说明民风趋奢成为一时之共见。这无非是地方修志者们认为,上层官员士绅 ...[详细] 时间:2016-12-30 15:17 查看:385次标签:晚明未富先奢解缙民风奢靡之风
虞卿认为,所谓求和,应该是联合弱者,逼着强者坐下来和谈,背后有盟友撑腰,至少能把握部分主动权。而如果直接向强者求和,这种求就是哀求和乞求。一则因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敌人手里,既然连主动权都完全掌握了,还有和谈的必要吗?二则绕开盟友与敌人谈判,会导致盟友们置身事外 ...[详细] 时间:2016-12-30 15:13 查看:316次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求和外交合纵
我父亲对他的下属,对那些参加革命有过功劳的人,都会念念不忘他们的好处,他觉得对人要宽厚,所以在大家常常为一些事气得要命的时候,他不生气,反倒劝慰大家。在生活里头,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就是说别人觉得不能容忍的,包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他不好的,如写“揭发”他的 ...[详细] 时间:2016-12-28 14:14 查看:414次标签:叶剑英叶向真陈毅误诊阑尾炎
毛泽东一共给子女写过28封家书,封封书信饱含着挚爱,行行文字寄予着深情。这些书信,大到理想、前途、事业、婚姻,小到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处处是父亲给予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他始终以平等的态度与子女相处,像朋友一样与他们交流,言语不乏轻松、幽默,让 ...[详细] 时间:2016-12-28 13:47 查看:676次标签:毛泽东家书毛岸英毛岸青刘思齐
古人一般以“幅”来衡量布帛的宽度,故“幅”也是被子的宽度单位。《汉书·食物志》记载:“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汉尺“二尺二”,相当于现代半米多一点。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盖的被子最小宽度为一幅。 ...[详细] 时间:2016-12-28 13:45 查看:1903次标签:倪方六《广韵》被子寝衣神农作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