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精神(4)

紧接着,胡锦涛同志又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句话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思想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的地方。怎么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这几句话非常重要。

第一句话,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那么我们当然就要明白,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什么?这里我要顺便说一下,以人为本这个口号不是我们党所独有的,它在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在不同阶级那里都曾经提出来过。最早的以人为本这个话是谁提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管仲提出来的。管仲是什么人呢?当时战国七雄争霸天下,管仲是齐国齐桓公的宰相,齐国是战国当中力量很雄厚的一方,那么,管仲就给齐桓公建议,你怎么样称霸天下啊?他说:夫霸王之所事也,以人为本。就是告诉齐桓公,你要建立霸业,要以人为本。到了15世纪,在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当时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神权,也举起了以人为本的旗帜,他们主张人本主义,用以人为本去反对以神为本,所以在新兴资产阶级那里,以人为本也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也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这就出来一个问题了,我们党所说的以人为本,是不是就是封建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讲的以人为本啊?近一两年,理论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剧烈的争论,后来大家取得了共识,我们党讲的以人为本,跟资产阶级、跟过去封建统治阶级讲的以人为本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讲以人为本。这正像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一样,它过去是中国的一个古语,只有经过毛泽东辩证的唯物的解释之后,才成为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以人为本作为中国的一个成语,只有经过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之后,才成为了我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那怎样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解释它?这里面的人主要是讲人民群众,不是泛指任何一个人,不是像有人说的这个“人”包括了陈水扁,包括了李登辉、包括了本・拉登,那就麻烦了,你怎么以他们为本啊?是不是?主要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所以,胡锦涛同志讲,以为人本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此,我们必须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我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人来进行,依靠人来实现。要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基础之上。其次,我们必须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只有通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科学发展的目标,所以提高人又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再次,我们必须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过去的发展观、片面的发展观,根本的弊端在于它重物轻人,现在我们提出要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尊重人的基本人权,就是要尊重人的利益、尊重人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生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样,我们才能够扭转片面发展观重物轻人的弊端。最后,把为了人作为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人就是通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条件,通过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了人,是我们发展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怎么样要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就是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并在此基础上摆脱贫困,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虽然我国人民生活与生产力的状况与改革初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转变,但是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我们必须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也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怎么样来理解发展是第一要义啊?就要这样来理解。发展这个概念是一个多义词,我们这里必须明确,发展指的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你把它做出别的解释,就很难理解我们中央论述的涵义了。比如我们平常讲这个干部很有发展,什么意思啊?说这个干部潜力大、基础好、素质高,以后会有更大进步,这是我们日常用语的发展,这跟我们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显然不是一个含义。哲学上也讲发展,哲学上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那么,我们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也不完全等同于哲学的发展,但是跟哲学上的发展又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片面的发展观弊端在于只强调量的增长,只强调经济增长,只强调GDP的增长,这是片面发展观最典型的必须。现在,我们是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认识到,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作为量变必须有经济增长,作为质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靠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不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低投入、高效益、高产出的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上来,这就是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我们要做到量变和质变两者的统一。

而这种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要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二要在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发展两个最本质的规定,丢掉了这两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对发展这个概念造成错误的理解。有一段时间,我们光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对全面进步认识不够,这就导致了我们发展的不协调、不全面。现在有的人又认为,我们搞工业化、搞信息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贫富差距拉大,因而就主张“去工业化”,说中国就不用搞工业化,不用搞信息化了。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要看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实现不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就根本发展不起来!你在全世界数一数,哪一个实现不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国家能够发展起来?没有!所以说,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发展的最核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构成了发展最根本的两个规定,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这是关于发展是第一要义。

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共同进步,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毛主席1957年在《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篇文章当中,都强调了统筹兼顾。他说,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这是我们的基本方针。什么是统筹兼顾啊?统就是统揽、总揽,筹就是筹划,兼顾就是要照顾到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就是要求我们把握全体,照顾到各个方面,要充分调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做到协调全面发展。

我们说,科学发展观通过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根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这些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理论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