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针确立以后怎么实施?怎么贯彻呢?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年一个一号文件,连续发了四个一号文件。
第一个一号文件是关于农民收入的问题,解决农民待遇的问题。什么问题呢?第一,农民跟其他阶层相比,收入太低。像2006年农民年收入平均起来是3587元,市民是11759元,比例是1:3.33。除此之外,市民还有补贴,所以收入是农民的五到六倍。第二,农民和其他阶层的人相比在地位上不平等,没有享受国民待遇。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的农民收入问题,所以所有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关于农民的收入问题怎么解决的部分。中央的政策是两免三补,免特产税,逐渐减征农业税,三个月以后,总理宣布用五年时间减征农业税,五年以后免征农业税。这样两免政策就形成了。不仅免了,还给农民补贴。种粮食、购买农机具、使用粮种给补贴,这叫三补。“两免三补”体现了什么?就是体现了“重中之重”的思想,体现的就是两个趋向,体现的就是城乡统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2005年一号文件讲农业生产,为什么?因为粮食安全一方面对13亿以上人口的国家很重要,另一方面对于很多农民来讲,种粮食仍然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怎么重视农业生产呢?还是原来那个政策,“两免三补,但是三补的力度加大了。用的概念叫三个强化。农业主要是提高生产能力,我们能把粮食生产出来,那么国家的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农民的收入就有可能提高。
2006年一号文件讲农村问题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什么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呢?因为农民住在农村,农业是农村的主要产业。农村是个大概念,他是农民的载体,也是农业的载体。如果农村有问题的话,受到损害的是农民利益,影响的是农业的发展。如果农村建设好了,农民就能得到利益,农业也能得到发展,所以说农村是个总概念,农村是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发现农村的问题是跟城市相比较而言的,跟城市比较起来,农村发展得太慢,而且发展不平衡。农村的政策也有问题,跟城市比较起来很不平等。体制之间不平等,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就造成了农村的问题,农村问题严重就造成了三农问题。可以说,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又是解决城乡关系的抓手,所以,中央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个重大决策。新农村建设推进以后三农问题就都能够带动起来,都能够有希望解决。你看,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到了2006年的一号文件,就是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体系、政策架构已经基本形成。
2007年又发了一个一号文件,叫《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今年的主题仍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但是要求不一样了,要扎实推进,就是比去年的新农村建设要上一个台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扎实地推进呢?一个重要的薄弱环节就是现代农业发展比较薄弱。这样一来,要扎实进,就必须强化现代农业。
你看四个一号文件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集中体现了中央“重中之重”的思想。首先是重发展,要重农业发展、农村发展、生产力发展,只有发展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是因为工业化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今天就不可能实行新的三农政策。这是一个方面。
发展了要干什么,发展了就要增加农民利益。所以,一是重生产发展,二是重增加农民利益。重农民利益是核心,我们发展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农民利益,怎么增加利益呢?废除旧的该淘汰的制度。比如说农业税废除了,改革了一些旧的不合时宜的政策。我们过去向农民要,现在给农民补贴。像这些政策可以说是重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增加农民利益,通过增加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就进一步发展。生产发展了,进一步增加农民利益,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为民理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所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中央现在的重农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跟历史上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很清楚,历史上重农思想是在农业主导的社会里面提出来的,而我们现在重中之重的思想是在工业化社会,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提出的新的重农思想,背景不同了,内容不同这是最重要的。在内容上,过去重农业生产,但主要是重农业税收,重农业生产但不让农民经商,重生产力,但是不重农民利益,叫重“力”,不重“利”。而我们今天呢?既重生产力的发展,更重农民的利益,所以我们既重“力”,又重“利”。“力”和“利”的关系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中央现在关于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思想本质是什么呢?就是重生产力发展,重农民利益。这和过去传统的重农思想,重生产力发展,不重农民利益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我把中央的这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变化叫做新重农思想,就是这个道理。我想,大家在了解了中央这个新重农思想的背景和内容后,对于大家今后的工作是有益的,至少可以提高我们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重中之重”思想的自觉性。
(报告人系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