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关系是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始形态,或者我打个比喻,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父,我想有这么几条理由。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是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呢?核心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关键词是哪里来的呢?这来源于十二大开幕时邓小平说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来经过十五大、十六大,不断地简化,把“建设”和“有”、“的”几个字删去,并无损于它的内涵。所以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演变而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
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宣讲的时候,好多同志觉得很难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毛泽东思想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包括毛泽东思想?觉得这是不是非毛化?很多人思想疙瘩解不开,我觉得这是误解。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创新理论,十七大报告表述得很清楚,当代中国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毛泽东思想不是这30年里创立的,当然不能包括进来。我们党从建立到现在90年间,实现了两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第二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属于第一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如果把毛泽东思想包括进来,那就合二为一,就没有第一次飞跃了。另外,不包括并不等于否定毛泽东思想,也不等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渊源关系,它仍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理论。我7月份到青海去考察了长江的源头。过去我读中学时知道巴颜喀拉山南麓是长江的源头,但现在经过地理勘察,发现它的源头在唐古拉山山口,青海、西藏交界的地方,那是长江之源,但那里不叫长江,叫沱沱河,然后叫通天河,再往后到金沙江,再往后大渡河。真正的长江从哪里算起?长江第一城是四川的宜宾,从宜宾开始一直到长江入海口,这是长江。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相当于从四川宜宾开始的长江,在它之前的就是毛泽东思想,它的源头,是渊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义体系就是这种剪不断的渊源关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但我们并不否认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作用,并不否认它的渊源关系,也并不否认它是指导思想。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源理论呢?因为邓小平最初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已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冠之以邓小平同志的名字,称之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五大简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说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因此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邓小平理论在那时是统一的。到了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时,指出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样,邓小平理论的本源性开始显现。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将这个理论链条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把它简称为集装箱理论,大的集装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装了邓小平理论,装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装了科学发展观,包括以后我们还要把不断发展的新理论装进去。这个理论体系是立足于邓小平理论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使以邓小平理论为本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四大在阐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时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称谓时指出,这个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没有别的理论能够引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这个评价在我党的历史上很罕见。大家知道,党的七大对毛泽东思想评价很高,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时没有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因为那时候有一个认识的问题,认为马列主义是主干,毛泽东思想是支干,是主和次的问题,老师和学生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不能平起平坐。但到了1997年,认为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是主干和支干的关系,而是历史的前一段和后一段的问题。因为按照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社会主义从发达国家开始发展,但事实上,社会主义首先在发展中国家取得胜利。苏联解体后,现在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国家,而中国既是社会主义大国,又是发展中大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理论的若干理论观点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就此而言,邓小平理论作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论模型,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既然如此,以其为本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邓小平理论的“金砖四论”在理论指导和实践运用上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绩和进步发生了最直接的重大影响。现在人们把在全球经济起举足轻重做作用的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称为“金砖四国”,而邓小平理论中有四个理论对改革开放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称之为“金砖四论”,是哪四论呢?
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是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的。这个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奠基之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理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平均GDP增长率为9.8%,其中初级阶段理论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发展大起大落,这几年我们一直匀速发展,保持头脑清醒。要充分认识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不能忘乎所以,不要形势好的时候就头脑发热,要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使经济快速、匀速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