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增长的基础与当前经济形势

核心提示: 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投资领域或者宏观经济领域要关注两个焦点:短期的稳定与长期的增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而言,真正重要的是长期的增长基础。目前,从政策手段来看,最需要的是效果显著、长短期结合、有效果,但负面作用又比较小的政策。例如,怎样把社会投资与中小企业的投资调节起来。

各位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就投资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第一,政策刺激下的投资形势;第二,投资在增长中的基础地位;第三,围绕经济刺激,逐一和大家探讨与投资直接相关的或者间接相关的热点问题,比如股市、楼市、消费券等。

政策刺激下的投资形势

从2008年2月到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投资需求紧缩的势头暂时被遏制住了。投资需求从2006年、2007年开始,在宏观调控抑制局部投资过热的政策下快速开始下降,同时与境外的危机以及应对危机的刺激性政策叠加在一起。从今年二三月份开始,投资需求走势上扬。按照我们的统计体系,到一季度累计投资增速折算起来大概是30%左右的情况。进出口的波动明显,但进出口的数额相对消费或投资而言是比较小的,波动大一些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它受环境变化影响比较大。政府想启动消费,但启动起来却很困难,原因就在于消费并不完全取决于收入的多少,而取决于收入的一部分——持久性收入,大概相当于工资、退休金、社保,甚至和房子也有关系。国家要刺激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政策效应相对要弱一些,变动要缓慢一些,其真正的原因就是每一个微观主体的消费决策和投资决策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投资的波动就非常大呢?因为投资与最后形成固定资产产出有实质区别。大家知道,建设周期短的一两年、长的三五年、更长的五年八年。因此,投资决策与未来的市场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非常谨慎。一旦决策,投入的资金可能也比较大。而相反的,受到负面经济影响时,受到投资收益下降影响时,投资决策会出现非常快的反向变动,就会出现投资的大起大落。这种大起大落在我国是如此,在其他国家也一样。但发达国家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相对要低一些,所以在总体上就不像我国这么明显。由于投资所占比重较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大,在总需求里占的份额比较大,再加上本身固有的大起大落的特征,这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面对境外的经济危机及其对我国的负面影响,面对我国所采取的刺激性政策,目前投资、消费、进出口的情况如何?

一季度投资增长速度近30%,为什么前三个月的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仅为2%?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库存。去年年初,大宗原材料价格飞涨,由于大家看到我们的经济状况好,预期比较好,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产生大量库存。假设去年12月31号统计的原材料或产成品的库存数量没有变动,那么到今年3月30号统计时,原材料价格可能大幅下降了,可能只有去年的一半。这减少的50%就必须体现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这主要是统计体系上的问题。实际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止2%,如投资消耗的库存在统计数字中并没有得到体现。

我国一季度投资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从所有制结构看,投资增长集中在国有部门。城镇投资的增长占到全社会投资增值85%左右,因此城镇投资的变化能够全面反映整个全社会投资变动的情况。从这一个季度投资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占的比重较大,增速较快。去年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相对于城镇或全社会而言是比较低的,但从去年十二月份起迅速上升,一季度累计增速达到37.7%。

与其他的投资相比,这个特征就更加明显了。从去年十二月份起,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掉头向上,民营投资直线下降,外资增速下降更是厉害。这也是学者、专家、政府管理部门希望能够改变的现象。有人说,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一上升,其他投资就下降。实际上,这种说法在逻辑上弄反了,并不是因为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比重上升去了,非国有的、民营的投资才下降的;而是经济紧缩、衰退或萧条时,非国有投资、非政府投资最先开始下降,这是前提,是经济波动的最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国家称之为私人投资,我们把它叫作非政府投资、非国有投资或是民营投资、外资。这两部分投资的反应是最敏锐的,最基本的反应就是减少投资、延后投资决策,这是经济危机或经济紧缩过程中固有的特征。这种基本反应不来自政府投资的增加,也不来自国有投资的增加,而是来自于对经济危机反应本身,主要是民间投资和外资为了回避风险。正因如此,才有各国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所以,指责政府投资、国有投资增加把社会投资挤出去,理由并不非常充分。

同理,我们政策制定的最基本逻辑就是凯恩斯主义,经济紧缩、经济危机时,最基本的反映就是减少支出。私人减少支出,而总需求必须保证一定的增长,非国有或者私人投资不行了,消费不行了,这时才需要政府出面扩大需求,需要政府增加支出。所以,私人支出减少导致政府支出扩大,而不是政府支出扩大导致社会支出减少。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政府刺激计划或政府扩大支出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将非政府支出挤出。

第二,从政府级别看,中央项目投资比重稍有增长,但增长不大。中央项目投资所占比重,在2008年6月是8.8%,2008年年底为11.2%,今年一季度为8.9%,总体而言变动不大。虽然增加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增加了预算赤字,但体现出来的中央政府投资比重变动不大,幅度最多三个百分点。中央政府投资的比重提高也是政策作用的结果,经济刺激计划很重要地来自财政支出、财政赤字。《预算法》规定,只有中央政府才有赤字的权力,地方政府则没有,至少是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以前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发行一部分地方政府债,但由财政部代发。

第三,从资金来源看,预算内资金投资增速明显,但所占比重不大。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分为国家预算内资金、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接近30%的可比价增速的投资从哪儿来?来自政府投资增加、发行国债,这些都属于预算内资金。预算内资金变动非常快,一季度国家预算内资金为1528.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增幅同比提高76.4个百分点,增幅较高,投入巨大,由此可见,它受到经济刺激计划影响非常明显。相对而言自筹资金、国内贷款资金,变动相对要弱一些。但尽管预算内资金增长非常快,可比重相当有限。中央政府投资主要是预算内资金,一季度的比重是8.9%。占资金来源比重最大的自筹资金,约占60%左右。一季度自筹资金20326.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8%,增幅同比增加了7.8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第二的就是国内贷款,就是各大商业银行提供的项目贷款,约占20%左右。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为第三位,我们采取了非常规的手段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刺激政府投资、扩大出口,加上经常性的预算内支出,虽然只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0%还不到,其作用却是不小的,主要在信心方面起到了提振作用。

第四,从行业结构看,公共部门投资增长非常快。一季度,水利、交通运输、卫生等政府投资较多的公共部门、公共领域受刺激作用显著。相对而言,像房地产、电力、热力、制造业等受市场机制作用较明显的领域投资增长变动不大,甚至有的领域还在下降。虽然公共部门投资所比重不大,但这些部门属于民生的、基础设施的部门,对其他制造业、其他竞争行业部门的带动作用、基础性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的快速增长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刺激作用或对提升信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第五,从各地区情况看,西部的增速加快,东部的增速相对减慢。经济紧缩时,东部地区相对西部中部而言投资速度为什么下降?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产业结构决定了东部地区受影响比较大,东部进出口数量比较大,一旦外部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订单受负面作用就比较大。第二,政府在进行经济刺激时,安排政府投资时,安排国债投资资金支出时,更多考虑了中西部的相当一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基本的民生领域的投入,比如社保、教育、卫生、乡镇卫生医院、饮水村、公路等方面的投入。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