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贸易格局和战略

摘要: 对我国出口制约最大的就是贸易技术壁垒,现在一些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进口国都在实施严格的技术标准,如增加商品检验项目,提高商品检验标准,用这些方法控制进口是最普遍、最突出的做法。美、日、欧盟等贸易管理的重点就是环境、健康和安全。出口产品没有达到进口国的要求,肯定会被踢出市场。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就当前国际贸易格局和战略的话题进行探讨,就这个问题给大家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世界贸易,二是怎样认识当前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三是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四是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世界贸易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以去年9月份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为标志,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把全球拖入了自1929年以来最罕见的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全球金融混乱迅速扩展为经济恐慌,世界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日、欧这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陷入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普遍遇到较大的困难、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使贸易受到很大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国际生产网络受到冲击,贸易、融资形势日益恶化。

过去30年中,贸易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从1982年以来,世界贸易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生产增长速度。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2003年到2007年,全球经济取得了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最强劲的增长。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给贸易增长创造了很好的环境,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因此,这个时期的世界贸易发展呈现出五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第一,世界贸易额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在高增长的世界经济的带动下,国际市场的需求非常旺盛,世界贸易增速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世贸组织统计,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剔除汇率、价格等因素影响,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量2002年实现了3.5%的增长,2004年更是强劲增长了10%, 2006年又增长8.5%,这个时期的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高的。高增长导致了世界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整个世界的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距离超过5万亿美元大关的1996年还不到10年。到了2007年时,全球货物贸易额扩大到了13.57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GDP的31%。去年,世界贸易总额为15.78万亿美元。

第二,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特别是初级产品价格,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从2003年到2007年,以美元计价的世界货物贸易额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和资源有关的商品贸易的扩大。这一轮世界商品价格的回升从2002年开始,而且在过去六年中持续走高,涨幅非常明显,但不同类别的商品之间存在着差异。像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也就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涨幅非常大,2004年价格涨幅就达到了40%,2006年涨幅达到60%。另外,和食品、农业原材料有关的商品价格也有大幅提升,虽然有些波动,但总体上每年的上涨幅度也在10%到15%。大家最熟悉的原油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屡创历史新高。而世界制成品价格在这一段时期虽然价格上涨,但总体涨幅不大,每年大概在2.5%到3%之间。

第三,世界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国际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国际原油、原材料、有色金属的普遍上涨,导致贸易格局发生变化。那些以燃料、其他矿原料出口的地区,成为这一时期世界贸易增长最强劲的地区。在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明显的带动下,能源、矿产原料的出口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确实从中受益,出口额猛增,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地位随之提高。根据世贸组织统计,按照世界七大贸易区域来看,这一时期独联体地区的进出口增长最为强劲,进出口增长20%到24%,其中俄罗斯在原油价格上涨中表现最为突出。第二位就是中东、非洲地区。因为其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口,也成为贸易最活跃地区。第三位的是中美洲、亚洲地区,贸易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像欧洲地区,其进出口贸易增长和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大约年均增长11%到12%,而北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的贸易增长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只维持6%、7%的年增长速度。所以,商品价格上涨、国际需求旺盛的背景对各个地区的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达到了历史新高。总体来说,2002年到2007年的快速增长时期,世界贸易扩张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而且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程度不断加深。归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时期全球初级产品、大宗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像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推动贸易增长。据世贸组织统计:到2007年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比重达到36.6%,这是历史最高水平;在世界货物进口中比重达到32.4%,这是近25年来的最高水平。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增速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速还高,整体贸易也首次出现顺差。

第五,金砖四国在世界贸易发展中的表现十分突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南方引擎。就贸易领域而言,金砖四国的贸易呈现大幅度增长,带来产业链条、产品需求等日益增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个时期谈到拉美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不能回避的是受中国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进口需求带动了他们的出口需求,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

这个时期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表示出一定的规模性、持续性和整体性。这些国家凭借着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以及所进行的市场化改革,日益趋向于开放,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的同时,带动贸易出现较大增长。一些国家运用资源优势,增大了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据世贸组织统计,这个时期的主要贸易大国中,中国增长最快,增幅达到24%;紧接着是俄罗斯,平均增幅达到21%,印度平均增长是22%,巴西平均增长17%均居世界前列。

总的来说,金融危机前的世界贸易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黄金期,世界贸易经历了一次难得的高速增长期,而且与之相关的全球制造业、国际航运业都呈现爆炸式增长。但在金融危机打击下,贸易成为一个最主要的受害领域,全球贸易及其相关的行业进入寒冬,贸易额严重萎缩。所以有人形容,世界贸易——原先拉动世界经济的引擎,正变得奄奄一息。

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全球贸易将出现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全球贸易形势急剧恶化,增速明显放慢。全球需求下降导致对外贸经济依赖比较大的欧元区、日本、亚洲新兴国家的进出口出现明显回落甚至萎缩。统计资料显示,从2008年11月后,世界贸易大国的出口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OECD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出口,2008年一季度增长21%,二季度达到24%,但三季度开始放慢到16%,到了第四季度就负增长12.7%。以资源出口的巴西去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长30%,到第四季度仅增长7%,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另外,一些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如中国、韩国等,出口增长率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先后陷入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慢,进口需求减弱,连带着出口增长受到影响。据世贸组织统计,2008年世界贸易总量只实现了2%的增长,明显低于2007年6%的增幅。

目前,全球经济还是处在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市场信心严重丧失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当中,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对2009年的经济预测都非常悲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9年经济将负增长1.3%,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中发达国家全面陷入衰退,经济将萎缩3.8%;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大幅度放慢,经济增长也只有1.6%。在世界经济陷入同步衰退的情况下,全球需求肯定不旺。今年上半年统计数据反映,主要经济体的出口还在下滑。世贸组织今年3月份预测,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负增长9%,也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降幅。另外,如果考虑到世界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全球贸易额下降的幅度可能会更大。世界银行认为,2009年世界贸易将创8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