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林:学风建设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2)

张晓林:学风建设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2)

  我们党自从创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反复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这是千真万确的。然而,事物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处理不好,好的事情也会发生扭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革命和建设都离不开这一点,但是,如果不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那么事物就会走向反面;不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受到窒息,生命力受到扼杀,而且会给革命和建设带来巨大损失。由于马克思主义处于指导地位,由于我们党对理论的重视,一旦恶劣的学风占了上风,造成的恶果必然是全局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以往的沉重教训足以说明这点。所以,中国共产党人在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指导的同时,历来重视学风问题、学风建设,历来强调反对不良学风、恶劣学风。因此,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学风问题被作为第一重要的问题来看待也就不难理解了。

  

  怎样解决学风问题,怎样建设优良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阐述的很清楚,很明确,这就是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一句话,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马克思主义来自于实践,是把实践作为自己的本质特征,实践是第一和最基本的观点。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必然是发展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运动变化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是辩证法的精髓之一。外部世界是发展变化的,真实反映外部世界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自然是发展变化的。这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恩格斯说的好: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的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也就是学风问题上,必须强调从实际出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解决现实问题。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说明的问题越多,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就越多、越好、越高。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面临着许多攻艰克难的艰巨任务。尽管经过新中国建立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发展,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但要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有许多未被认识的领域和规律,仍然会不断地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上下功夫,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本文关键词: 创新 发展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