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新动向(10)

摘要: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对全球战略看法的一些变化,主要来自于美国的变化;美国对中国在战略上是防范型,并没有把中国军队当作现实作战对象,但在战术上是进攻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日本会对我国越来越有礼貌,但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

从中美关系大势看中日关系,随着我国力量的不断发展,日本会对我国越来越有礼貌。但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这个结构性矛盾就是在今后的数年之内是我国在实力上全面赶超日本的“错肩阶段”,日本对我国的嫉妒和戒心将达到顶峰,成为配合美国防范和围堵我崛起最迫切、最积极的“一线力量”。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是针对二三十年后,中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而日本则是把中国的威胁定义在近几年中;美国是担心中国要争夺世界霸权,而日本担心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军事势力范围也会扩大,其战略空间会增大,会用军事力量来保卫经济资源,而日本的战略空间,安全生存空间也会缩小。

我们要探讨新的战略思维,走出中日关系的死结。我们看到目前日本是扭曲的,日本虽然身在东方,但自认为政治属性、意识形态是西方的,在安全上靠美国,在经济上依靠中国。因此,我们对日本政策的总体判断就是,日本谋求成为正常国家是难以阻挡的大趋势,我国如强行拦阻,必然会招致日本的全民嫉恨,对中日关系的负面冲击将非常大。对日本的政治诉求应做到“心中有数,内紧外松”,泰然处之,多做顺水人情,切忌过度反应。对于日本通过修改宪法追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的努力,美国和我国有同样疑虑,美国的疑虑甚至更大。因为日本强大起来,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格局有冲击,会影响到我国的利益,更会影响到美国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讲,对美国的影响和冲击会更大、更直接。

要同日本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一方面要在外交上继续坚持原则立场,促使日本正确对待历史,坚持走和平道路;另一方面不对日本做实质性围堵,特别是不要挑头,要尽量把球踢给美国,让美国更多地承担起日本“正常化”带来的压力,增加我国在中美日三方关系中的主动权。

长期以来,在我国舆论媒体中对日本的正面报道较少。互联网上对日本问题的一些不理性,很多过激言论颇具煽动力,这不利于中日关系发展。要注意营造理性的舆论氛围,多做正面客观报道,防止因民众舆论情绪化而影响我国战略决策与部署。

东海和钓鱼岛问题对中日两国都十分敏感,一旦发生冲突,两国敌意将更难化解,要积极探索“搁置争议、共同管理”的路子,把争端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防止与日本在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上擦枪走火,避免两国发生直接冲突,防止中日海上争端影响我战略机遇期。同时,我国也要在军事上做好必要的准备,我国的军事力量越强大,对方行事就会越谨慎。钓鱼岛问题既有日本的战略诉求,也有美国的背后操纵,美国会调动各种棋子给中国制造麻烦,按照这个逻辑来分析,美国的下一个棋子很可能是印度。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