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纲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专家们普遍认为,只有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才能更好地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的步伐,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了科学发展观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因此要珍惜成果,珍惜稳定的大好局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确保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汪玉凯说:“只有保持稳定的局面,国家才能发展。”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中国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确定的长远奋斗目标。
而目前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挑战日益增多,未来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在继续抓好经济发展,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时,我们还要花更多的精力、财力、物力,采取真正有实效的措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孙晓群说。
“目前中国受各种因素制约,尤其是受资源瓶颈的制约,在‘十二五’期间务必要在解决好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迈出一大步,特别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杨崇汇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