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

  依靠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立足点

  

  人民群众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党一直相信和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邓小平同志强调,“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依靠群众的前提是相信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是建立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解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基础上的,它必须坚持这样两条原则:群众需要和群众自愿。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应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小学生,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要求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追求。同时,群众中也涌现出许多积极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模范人物,他们具有来自群众、了解群众的天然优势,有助于增进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吸收和自觉实践。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五老”宣讲团、道德讲堂、社区议事厅等先进典型,就充分展现了基层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把讲道理与讲故事、“大主题”与“小切口”、“普通话”和“地方话”结合起来等传播方法,也成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经验。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始终坚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依靠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人民群众,使我们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本文关键词: 李东朗 全国政权 共产党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