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宋立: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趋势(2)

 

在这个周期,我们会面临许多挑战。

一是经济总量“坐二望一”,面临更多竞争对手。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总量现在是“坐二望一”,前途肯定是更加光明,但是道路也更加曲折了。“坐二望一”到现在还没有国家成功过,前苏联、德国挑战美国都没有成功。幸运的是,我们现在总量已经坐到第二了,不幸的是我们在人均水平仍然很低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麻烦:过去我们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现在外部不允许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了。大家注意到,危机刚结束时和现在是不同的舆论调子。危机结束后,大家预测中国2020年超过美国,有人说2015年超过美国,世界银行推出一个报告说早则2023年晚则2029年中国超过美国。且不说这种预测的准确性,这是危机之后的一种看法。可是美国提出要保持世界领导地位。舆论产生了变化:第一,中国经济会在16年后停止增长。发达国家现在尚且有2%到4%的正增长,我国现在人均GDP4000美元,16年后,也就是到2025年左右时,不过人均GDP8000到1万美元,我们怎么可能就停止增长?这明显是唱衰我们的一种说法。第二,印度在4年或5年之后超过中国。这意味着一方面中国的增长可能会慢慢地越来越不为外界所接受,另一方面外界可能会给中国塑造一些竞争对手。

二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09年我国人均GDP 3300美元,现在总量超过了日本排第二位,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有所上升,但另一方面严峻的考验也来了,就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何防止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之所以叫它陷阱,因为除了日本和韩国两个大的经济体分别花了12年、15年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其他国家都没有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整个拉美人均收入一直在10000美元下徘徊,没有成为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跨越了,是在美国的怀抱里跨越的,而我国现在处在美国的限制、干扰状况下,是否能跨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对于这个挑战,我们认识的比较到位,我们与美国现在虽然有竞争,但属于竞合关系。

另外,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1996年以来,我国超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现在国际市场接近饱和,我们的出口增加意味着别人的出口减少,产生替代效应,存在很大的冲突,不像德国、日本当年随着世界市场增长而拿走了份额。即便如此,当年美国人称日本人为“经济动物”。

大家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哪个国家为美国出口廉价商品,美国就跟哪个国家过不去。开始是日本,于是有了“广场协定”,日元升值、泡沫经济,日本垮下去。东南亚又捡起日本的接力棒,于是1998年一场金融危机,东南亚、南亚垮下去。中国人民接过东南亚的接力棒,美国从2003年就开始造势,2004年、2005年有人预测下一个垮下去的就是中国。我们相信,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最后结果是美国自己倒下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跟头。美国寄希望于中国倒下去,让印度、越南、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取代中国,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是“南中国海制造业走廊”。这是外部对我们的压力,以前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没有了,东南亚区域的劳动力比我们便宜多了。

我国经济发展近中期是乐观的,中长期还要谨慎乐观,因为世界经济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能坚持三五年。三五年之后,我国还能出口什么?我国的经济发展靠什么来支撑?这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所在。“十二五”时期是一个中低速或者叫做次高速的增长。“十三五”到“十四五”时期的不确定性较大,如果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方面做得好,我国可能超过美国;如果做得不好,我国跟美国的差距可能重新拉大。过去预测,中国在2040年赶上美国,危机之后预测2020年到2025年赶上美国,我的看法还是要往后推一些,因为我国现在固然发展得快,美国在调整中,但美国一旦调整过来,它的创新能力非常强大,发展迅速。因此,必须把推动制度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提到战略的高度来看,否则,我国可能会“日本化”或先“日本化”再“拉美化”。

三是中国企业能否在消费升级中抓住中国这一“世界市场”。我国现在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了,但危机之后,我国的出口短期可能还会有些增长,中长期将会受到影响。危机使整个世界份额缩小,这是“收入效应”,同时一些份额还要被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分走,即“替代效应”。当然,我国不是等着被别人替代,我们正在升级,只是升级的速度稍慢一些。

现在的情形是,我国跟前面要追赶的目标之间差距缩小得慢,后面的“追兵”跟我们之间的差距缩小得快。比如在制造业领域,我国跟日本、德国之间有15年的差距,可是跟追我国的那些国家只有5到10年的差距。这意味着5年之后,有些国家就追上我们了。可是我们要把与日本、德国的15年差距缩短到10年、5年的难度非常大,到这时需要自己创新了。好在我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危机之后中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用消费带来升级,但是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能否抓住这个市场,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的挑战。

这场危机中,一些企业确实做得非常好。比如,东莞劳动力减少了60万,可是产量和出口量已经恢复到危机前了,就是靠技术创新、靠资本深化。过去是用劳动力,现在开始用半自动化的设备;过去是被动的接订单生产,现在主动研发产品,为别人挂牌生产。这样就沿着产业链往上走了。像东莞这样的往上走的过程就是替代日本、德国的过程。事实上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日本、美国、德国也开始卖中国货了。德国、日本最为自豪的是拥有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制造技术,但它跟美国之间是跨时代的差距,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而日本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而我国现在同时要在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两个领域去追赶别人,而我国后面的追兵也要追上来了,现在真的跟长征有点像,前面有人制造阻力,后面有人在追赶,挑战和压力非常大。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