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清朝服
关于清廷退位之史料,《宫廷琐记》等书籍均有记载。我藏有我父绍英(清朝大臣)及恭亲王溥伟的日记,翻阅之下,发现记载颇详。从中可以看出窃国大盗袁世凯利用辛亥革命的机会窃取政权之经过。
庚于(1900年)以后,清政府国势日蹙.帝国主义凶焰日张,国内外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到了辛亥年(1911年),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清政府鉴于形势日非,不得已成立内阁,实行立宪,以作缓冲;而所谓“皇族内阁”不满人意,又以给事中石长信上疏,论言:“各省商民集股造路公司弊害,宜敕部臣将全国干路定为国有,自余枝路,准各省绅商集股自修。”又经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的迎合议请,因下诏定为铁路国有。四川、湖南两省人民不服,于是惹起了风潮,逐渐扩大,接着发生了辛亥革命。八月十九日 ,爆发丁武昌起义,湖广总督瑞微弃城逃走,革命军又乘势夺取了汉阳,占领了汉口。
清廷见到大势不佳,赶紧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诏长江水师惧听其节制,隆裕皇太后又颁发内帑100万两,接济湖北官军,再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诸军,督办湖北剿抚事宜。紧接着袁世凯出山,冯国璋一仗打下了汉阳。清廷看到袁世凯是可以扭转乾坤的唯一人物,于是下诏罪己,开放党禁,并于九月十一日授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叫他来京,组织完全内阁。几月廿四日,袁世凯来京。廿六日,举国务大臣,下诏任命。十月中,革命军又攻陷江宁,袁世凯与民军订暂时息战条约,停战三日(以后屡次展期,直至决定国体日为止)。那时的形势,袁世凯已经大权独揽,可以左右一切了,而载沣已经奉触监国摄政王的印
信,退归官邸。皇太后向袁世凯征询办法,袁故意说,打是没有钱,不打的话,皇室安危大计他还不能说,应和近支王公商量。等到开御前会议时,有人慷慨陈词,有人束手无策,一言不发,结果还是听袁世凯一人的摆布。袁世凯一边为清室退位假惺惺地流了同情之泪;一边等待将政府大权以至逊位诏书拿到手,就不再承认清朝了。他的这种两面派手法,终于达到了目的。
清朝宗室方面:载沣为人懦弱,遇事没有主见。恭亲王溥伟曾献策,请以瞿鸿机入内阁,岑春煊督北洋,以升允为钦差大臣,握重兵扼上游,以挟制袁。现在袁世凯已经起用,他的主张就不能采用了。庆亲王奕劻力保袁世凯出山,是主和派。贝子溥伦也是主和的。载洵、载涛亦属于不发言者。至于主战一派,有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镇国公载泽、蒙古王那彦图、满族中之升允、铁良、良弼等人。当时内阁会议开会时,袁世凯进行恫吓,御前会议诸王公争论不休,隆裕被迫交权,斗争是很激烈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