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这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领多样化社会主义思潮,引领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
怎么引领?比较关键的是这么几点:第一点就是要充分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并且转化为全体人民的共识,这是根本的问题。我们现在最大的矛盾是什么?一方面社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人们认为这不是社会主义的功劳,都把它归结到搞资本主义。我前年访问日本时,日本共产党的一位老理论工作者说他们感到目前中国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提高国民的自觉性,也就是如何把中国发展建设的成就转化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对国家制度的认同。首先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之处讲清楚,而且能够通俗易懂地让人民群众接受。简单而言,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革命没有像马克思预料的那样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首先爆发在俄罗斯,然后是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的亚洲,包括中国。这不但出乎马克思的预料,列宁也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资本主义不发达地区进行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怎么搞?所以,既然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解决三大问题:第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第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第三,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这三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解决,斯大林和苏联也没有解决,毛泽东也没有真正解决,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伸展点。
这些国家搞社会主义以后,必须要面对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跟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从来没想象过的,因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地区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将很快带动整个世界潮流,却从来没想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要长期共存。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的外围——不发达地区爆发,就不能够形成核心层轰动效应,不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外围搞社会主义不能影响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区的走向。事实表明,想通过武装革命来根本推倒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直到毛泽东晚年才意识到。所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意识到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社会主义要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这是从根本上影响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搞了社会主义以后,可能会超越市场经济实现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但是,现在社会主义在不发达的地区首先建立,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要跟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就必须搞市场经济,必须融入到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去才能够发展壮大,不然就不可能积累力量,真正在经济上、在社会发展上超越资本主义。所以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就不可避免地对接。这也是从根本上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方向。
第三个问题是社会主义自身的改革开放。在马克思的想象中,社会主义不存在自身改革开放的问题,应该是自我完善,不存在着参照别国自我改革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要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就必须改革,要按照世界通行的规则跟资本主义打交道,做生意,把国门打开,向资本主义开放,这又是一个崭新的问题。
这三大绕不开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三大尖锐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社会主义的多样化问题。不能再像马克思原来设想的,社会主义只能搞一种模式。现在是千差万别的不同国情的国家不少都在搞社会主义,但必须要有民族特色,要符合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所以中国共产党有两个口号体现了创新,第一个是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民族化;第二个口号是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要特色化,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根据本国国情,社会主义不可能立足。
第二个挑战,如何善于向资本主义学习。向资本主义开放,向资本主义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怎么善于向资本主义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怎么不被资本主义吃掉,这是值得深思的。所以小平一再讲,改革开放这件事是很冒险的,但是我们又必须打开国门,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死路一条,打开国门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但也可能走到邪路,被资本主义吃掉,所以要善于学习资本主义。这个善于学习资本主义,就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结合十七大讲的“十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结合……有十个结合的经验,我们就坚守了底线,既改革开放又不被别人吃掉。
第三个挑战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挑战。要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这点在今天大家都很明确了。小平同志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努力才能达到的。以前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所以共产主义力量激动人心、鼓舞斗志,今天共产主义理想变得很遥远了,它能不能成为我们的理想?能不能激励斗志,鼓舞人心?所以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怎么确立全党的共产主义信念?现在很多人将共产主义看成是遥不可及的,所以怀疑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性、科学性,这形成又一个新的挑战。我们看到,十七大以来共产主义理想有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提出了很多阶段性目标,把阶段性目标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过渡。比如说21世纪有三大目标,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头5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世纪内基本实现一个富强、文明、和谐、进步的社会主义国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用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来鼓舞人。现在宣传共产主义不是宣传它的制度构架,更多的是宣传它的价值目标。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有两条是坚定不移的:一个是劳动的解放和劳动的复归。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把人们从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求,人才有健康的精神追求,才有无穷的创造力,才有真正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整个社会才充满着健康活力。第二个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大家都讲得很多,我就不多讲了。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