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比如说我们要认清、准确把握的重点是发展环境。我们的发展环境通过奥运会,这个聚焦国际平台的打造,已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设施条件。这个超前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我们拉动各行各业围绕基础条件变化的新增长创造了基础条件。一定要把握这个基础条件,就是我们在宣传自己品牌的时候,一定要宣传奥运会基础改造这个基础的条件。就像我说的,前几年我们卖房,仅仅卖房间的合理布局。后几年我们开始卖环境,现在必须卖基础设施,一定要给消费者勾画出未来是什么样的。
第二个国际惯例,这次奥运会打开了我们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新的步入国际惯例的一个新起点。过去我们老讲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的礼仪最强,但是通过这次奥运会,我们跟国际的机构、企业、公司在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得不服人家。为什么?在把握很多国际惯例上,我们有欠缺。刚才说,这次有63家奥运会的赞助商,有很多在国际法律程序上我们缺乏研究的,我们的茶叶没进去就是例子。我看到了搜狐和北京奥委会签订的合同,这么厚。我们在企业交际、企业合同、企业经济关系上,什么时候签过一个合同这么厚啊?它把各项都设立得非常严谨。还有一个,包括这次奥运村的餐饮服务,还有我们一些景观摄影,北京人才聚集。我们有那么强的能力,餐饮能力、设置策划能力,但是都被国际公司拿走了。为什么?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我们在国际法律上、在国际合同上,我们不如人家。所以当我看到一个合同文本的时候,我就感觉翻开目录,有好多东西我们想都没有想过。从它的目录和规范化的程序而言,给我们创造了新的经验。所以我们各行各业注意,我们今后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不行,这还不够,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才能够跟国际接轨,才能够真正把国际上的投资引进来,把国际上的合作引进来,把国际上的高时尚的消费观念引进来。
第三个就是开放程度。我觉得在开放程度上,我们也要向国外学习。我们通过跟国外学习,通过这次奥运会,给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在改革开放30年的巧妙的一种契机的结合。有了这样一个国际实践,让人家看到了北京敞开胸怀。同时也应该看到,北京仍然需要国际支持,仍然需要进一步开放,才能把我们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所以说企业的发展,你不搞现代市场规律的新趋势,共赢是不可能的,单打独斗一定是败在自己的脚下。
第四个就是城市形象。我说北京通过奥运会以后,连北京的地图都应该改,绝不仅仅是鸟巢、水立方的新立标,应该从北京的城市形象再策划。通过再策划的过程,展示真正的新北京,让人感觉这个北京对世界的魅力,干吗啊?美国有那么大的魅力干吗啊?它不就是有经济扩张吗?通过这四个方面,我们认识我们的发展环境,我们有效的把握我们的发展环境,我们才能再造商机。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第二个重点,就是城市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没有这个认识,我们就很难把握自己企业和自己这个行业在北京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哪些质的变化?我觉得有两个明显的变化,是我们未来在十一五规划后到十二五规划期应该重点考虑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一个变化,就是第三产业由数量向质量增长的转变。大规模建设,基础环境的改造,市场规范,取缔低端服务市场,大貌虽然说的是第三产业,但是第三产业的范围里面,适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作用。我们从第三产业的数量上质量的转变增长当中,抓住什么机会?第一,北京的创造条件绝不是为了满足奥运本身,是为了进一步建设改造。所以我们北京的房地产不会停滞,北京下一步的规模建设还会提高。
咱们就举奥林匹克中心区而言,我是参与了整个奥运会的申办过程。在2001年申办成功以后,我们规划的奥林匹克中心区可不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样子,鸟巢是,水立方是,森林公园是,森林公园的定位是北京城市森林公园,将来是要给市民开放的。但是从中心区里,是一个商务功能的定位。就是说,如果仅仅是体育设施,那么一年能搞多少场大型体育比赛?就是加上文化演出,能搞多少场?大家别忘了,一年是365天,如果一个鸟巢花了33个亿建造,用30年的周期收回成本,你们想想,一年得组织多少场球赛和演出,那么演出和球赛的票价得多高啊?都搞企业的,咱们可以倒算,咱们什么时候收回啊?所以它只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一个范围。那么整个中心区的改造还要加快。在经历申办成功之后的规划,我亲自参加过两次香港招商,为什么成立新奥集团作为一级房地产开发?就是在出让。那里面还要盖商务集群,还要有一部分极高档的商务。只要这些配套措施的完整,才能保证奥林匹克中心区不进入历史上其他举办城市场馆经营不善、低谷下降的情况。
再举一个例子,顺义为了完成皮划艇,修了这么长的一个几公里的水渠,保证比赛的需要。北京没有具备这个长距离的水面,就制造出来了,说制造出来了,把这个水抽干了,盖楼,行吗?如果说奇妙地利用好了这个水域环境,它的周边不进行新的规模性建设,可能维系吗?还有五棵松,我们建了一个场馆群,有棒球、有篮球,付出了那么多拆迁,但是那个区如果要达到纯体育,那么它能够经营多长时间?也只有配合起来,形成亮点化了,周边的规模建设才能够养住这个体育设施。从这些例子表明,我们的大规模建设,仍然会提速,但是提速可能有个时间的问题。现在老百姓不说吗?奥运会完了,我们还要去看看,所以现在要极力保住原有的场景,可能会在今年以前不会动,但是未来这个建设还会增长。
再一个,就是基础环境的改造。我们为了奥运,付出了这么大的基础环境的改造。我们也通过这个改造,了解到我们改造的下一步的完善目标是什么。下一步的完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继续改造基础建设;第二,继续改造环境建设。这两个建设,都是作为地产建设领域,应该立足于转移的方向。如果我们老盯住商品房,它到了一定的保护量以后,会不会停滞?从我们房地产的企业和建设企业,要想转变的话,我们就可以抓住基础环境的改造。国际上很多房地产的企业也都抓住了这个变化。我知道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已经经历了三轮了,20年三轮呢,大概五六年一次,已经经历了三次改造,国际形象越来越突出。
再一个就是市场规划。就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必然要取缔小商小贩。这个不是说跟中央政策对着干,不保护民营企业,这不是,这是属于低端的,它在这个市场上站不住脚。包括建筑领域,包括开发领域,包括房地产经纪领域。说现在北京的房子不好卖,卖不出去是什么原因?房虫太多。我是经纪人协会的会长,开会的时候,我就提出这个观念,首先要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北京作为首都,仍然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发展,所以我们低端市场取缔和市场规范就给我们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的机会。
第二,就是规模结构明显改善,我们过去求数量第一增长,要变成质量和数量同步的增长。这个也是我们未来对于经济效益判断的结构性变化。我觉得我们北京从两位数的增长,如果还原到下调两个增长点,我们保持在七八个增长点上,北京的发展可能会更延续。如果强制再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北京的后劲会越来越薄弱。从这次奥运会的投入来看,带来了很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都是需要我们从这两个重点因素来着眼进行变化的。
第三个重点,就是奥运会后的增长点。这也是我们从企业和行业发展特别需要重视的商机市场。第一个高端服务业,我说对高端服务业,我们的认识有缺陷。我们呢首先一说服务业,就是餐饮、服务员。不对,服务业行业的半径也是无穷大。我们所谓进入的高端服务业是什么?说北京这次志愿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好评,但是没听说他们对我们服务业表彰,比如秀水烤鸭,包括对北京的出租车,我也没有听到太多的表扬。我们对服务业的认识层次太低。如果把我们各种企业和各种行业的机构,都从自己是服务消费者的概念出发,我们就会提升自己进入高端的可能性。高端服务业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是方兴未艾的产业。我就讲,我们的物业服务,现在远不如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我们的餐饮远不如国际品牌的水准。
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不要说跟我们其他的产业没有关系。我知道,比如我们三元集团在北京叫得非常响,这次奥运会,虽然没有花钱买成赞助商,但是三元的产品进入了奥运村,进入了国际奥委会总部,进入了各个要害的接待范围。包括在国际新闻中心有三个产品。那么你通过这个平台,让人知道了三元产品。如果三元产品再发展的时候,从哪些角度去发展?我觉得最基本的应该有两个角度。第一个,企业文化。知道三元品牌的人多,知道三元品牌人有多少?知道三元文化品质的人有多少?如果市场上知道企业文化的人多了,是不是从喝三元的奶到了解三元的品牌,这个认知度对你的消费群体是一个多大的扩招行为?第二,创意。从三元品牌的战略而言,你如何创新创意?所以说,我们各行各业都要利用奥运会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找准自己的结合点,我们才有可能立足于同行业之前。我们应该从企业的内涵上创造。
第三,就是新兴行业。我们一定要选择在新兴行业上和我们企业的结合点。比如说历届奥运会举办之后,一些城市处于迅速发展期的阶段,它的一些行业迅猛发展。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的制造业迅速发展,以钟表为代表。咱们都知道日本的电子表,它进入了奥运会以后,开创了奥运会使用机械表到使用电子表。然后它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迅猛发展。韩国也是这样,通过奥运会技术,促进了好多新型行业,包括到2002年世界杯的举办。你说韩国有多大的电视创造能力啊?它能形成行大的韩流,占领中国市场。
所以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环保产业、体育、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这些产业都是结合我们北京的特点和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未来发展新的行业趋势。这些行业趋势,都是和我们各个行业的有着密切关系要素的,我们通过我们自己行业的发展规划,和这些新兴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我们就有可能发展起自我。
第四,服务型贸易。原来我们建立的服务,仅仅是第三产业的中低端市场,缺乏高端服务业。但是现在的服务型贸易也已经很快融入国际社会。我举一个例子,我们这次奥运会期间纪念品的销售,由于有国际奥委会的规定,使我们这次奥运的特许生产商、经销商和分销商这个层次的建立全部是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进行的。所以这次的整体销售非常好。尽管我们国家的特点避免不了一些假冒伪劣,但是整个在销售服务型贸易的角度上学到了很多国际化的新鲜经验。
我经历过亚运会、大学生运动会,经历过很多次全运会,我感觉要不然就是供不应求,要不然就是供大于求,最后浪费,然后采取打折,最后国家买单、政府买单。这次你就感觉,服务型贸易通过这样一个事件,必须着眼于国际化。通过着眼于国际化,提升我们服务型贸易的创汇,提升拉动这方面经济增长的有效条件。
今天时间关系,就给大家讲到这儿。有什么地方讲得不妥,请大家批评!
(报告人系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