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能力与哲学素养

领导能力与哲学素养

对社科网的贺词

中国社会科学网的开通,这在社科界是一件大事,一件好事,我相信中国社会科学网的开通对于总结、交流社会科学研究的经验,对于推进社会科学的发展乃至推进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这个网站的成立我表示衷心的祝贺,也预祝这个网站越办越好。

对社科网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开办这个网站,我提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你们参考,我想第一,这个网站应该注重基本理论。这些年来,社科研究现得利的东西太多,基本理论的东西太少,应该下大力进行基本理论的研究。这个网的开通要叫人们上到网上以后感到这个网里面理论含量很大,理论水准很高,看了这个网以后能够得到理论上的启迪。我觉得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要紧跟中央精神。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团结全国人民进行奋斗的主心骨,所以党的思想就是我们团结奋斗的魂。这个网站的开通,我希望能够认真的学习中央精神,跟紧中央精神。如果落后于中央精神甚至违背中央精神、偏离中央精神,这个网站就失败了。所以我说要紧跟中央精神。我之所以强调这一条,是因为这些年的一些网站是“自由世界”,什么声音都有,什么话都说,唯独没有很好的体会中央的精神,这对我们的事业,对我们的社科研究是很不利的、很不应该、十分错误的。所以我希望这个网站的开通能够紧跟中央的最新精神。第三就是要追踪学术前沿。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网站能不能追踪学术前沿决定着网站的生命。所以这个网站一开通就要很靠前,能够在这个网上看到学术界的前沿性的问题、前沿性的动态、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如果上了这个网,浏览了这个网得不到前沿性的信息人们就会失望。所以我衷心的希望这个网站的开通能够追踪学术前沿。第四是要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我们现在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形势非常复杂,所以人们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也是相互交错非常复杂的。人们有好多疑难,好多困惑,好多不解的地方,上了这个网站以后能够给他以帮助,能够对一些问题有所解答,这是这个网站担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看了这个网站很热闹,很花哨但是不能解决问题,这个网站办的就不会有生命力。这四条是我们搞好社科理论研究一个带有牵引性的东西。我们办这个网站就是要自觉的注重基本理论,紧跟中央精神,追踪学术前沿,回答人们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同时它也是评价、衡量我们这个网站办的好不好的一个标准。对这个网站的开通我表达这么一些想法,目的是祝愿网站搞的越来越好。

社会科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相对自然科学而言的,其本身又有很多领域,很多专业,很多学科甚至于有更多的方向。就社科界当中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这个方面,我也有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参考。政治思想理论研究重点应该打在哪里呢?我想应该从哲学层面上来思考,来研究。第一,我希望这个网站的开通能够引导人们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我们是共产党,我们搞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不能树立一种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这对我们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没有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要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那是非常难的。有人或许会说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么能有高级阶段的理想呢?小平说过一句话:越是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越要有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理想。我们现在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问题当然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丧失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希望这个网站的开通能够在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伟大理想方面做些艰辛的探索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第二,要引导人们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我们党有两大基础,一是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一是阶级基础,即中国的工人阶级。我们党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是现在国际国内的复杂原因我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了,我们站在哪一个方面,站在什么样的基本立场上,这可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能不能有坚定的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这是我们社科研究的方向,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所以我希望能够在引导人们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坚定的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更大的成绩。第三,这个网站的开通要引导人们树立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思维。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伟大事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矛盾是很多的。没有一个比较高级的科学思维是办不好我们的伟大事业的。要有高级的科学思维,就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从客观实际出发唯物主义的看待问题,同时要考虑到事物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辩证的处理好复杂的矛盾。总之就是既唯物又辩证的科学思想。我记得当年我们党概括毛泽东思想的时候把毛泽东思想概括了六大理论同时揭示了它三个相互联系的活的灵魂,这就是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这三条,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活的灵魂。我们应该从这方面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这三条,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我希望我们这个网站的开通能够在这方面做些探索、做些尝试,并且取得非常好的成绩。第四,我们这个网站的开通要引导人们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革命精神。我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看作是一种革命精神,就是说没有一种革命精神不可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革命精神的体现。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必须具备一种革命精神。而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对这样一种精神是淡化了弱化了,有些人甚至丢掉了,只想从这个社会当中得到好处不想为这个社会去艰苦的付出。这样下去,我们的事业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也希望我们这个网站的开通能做些有益的尝试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这是关于这个网站的开通引起了我的一些想法。我把我的想法汇报出来供你们参考,不妥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性,马克思主义大众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一种属性,是人们对理论认同的群体范围。任何一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大众性,因为它都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利益,都会引起一定社会群体的关注,因而都有一定的社会性。要使这种理论被群众所掌握,任何一种理论都需要做大众化的工作,因为只有通过大众化才能把理论转化为关注理论的社会人群的自觉行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其它别的理论相比,它的大众性更强,所以它更需要做好大众化的工作。马克思主义是广大群众斗争实践的理论反映,是来自于群众实践的,同时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又要返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当中去。要返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这个理论就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是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个方面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武装群众,使马克思主义被群众所接受从而指导群众的实践。另一个方面的含义我们还要总结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践,总结人们斗争实践当中积累的好的经验进而把经验升华到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就没人接受,没人关注,怎么大众化呢?离开了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去化谁呢?所以我们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从事领导工作的同志心中一定要有群众,要把群众的利益牢牢地记在心中,高高地举过头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哪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同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如果说今天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是搞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东西怎么会被群众所接受呢?一定要跟上时代,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不能孤立的进行,一定要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我讲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事业的旗帜,只有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团结全国人民进行共同奋斗才有共同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搞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才能够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与时俱进的,只有搞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不断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才能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从而不断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你说让人们接受这个理论,人们就接受了么?人们为什么要接受这个理论呢?总是和人们的利益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们才能够更加自觉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所以我说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组织和引导群众更好的为自身的利益而奋斗,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引导好。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有理论的力量,要有逻辑的力量,但是还要有感情的力量。没有感情的力量老百姓是不理、不听、不信这些东西的。只有和老百姓解下深厚的感情,老百姓把我们当做是他自己的贴心人,你说话他才信才听。可是我们现在党群、干群关系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所以我说要解决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要从我们党自身做起,要从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做起,密切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只有这种关系搞好了,你说话人们才听、才信,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必须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思维习惯,必须采用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这同样要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关于“大社会”与“小社会”问题

我做这个区分还是开始学习“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时引起的。什么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好多年我们没有搞清楚,后来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小平同志提出来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两项,一项是物质文明,一项是精神文明。好长时间我们就是这样讲,这样想,这样干的。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觉得不科学不全面。所以后来又加了一个政治文明,这就由两项扩展到了三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好长时间我们就是这样讲的,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三项。应该说在很长的一个时间里没有多少人对这个提法有怀疑,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个看法又不够了。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又加了一项,这就成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当时我就想,提个社会文明建设难道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不是社会建设么?毫无疑问也是。那么中央为什么要这样提呢?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感觉这个社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都是社会建设,是大社会建设。狭义的讲,在这个大社会中又有一个老百姓所关心的那些社会生活问题,比方说吃喝穿戴,比方说邻里关系,比方说社会道德,比方说尊老爱幼,比方说社区服务等等这都是需要我们党认真解决,认真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个社会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大社会”相比,我们可以称之为“小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之外单独提一个社会建设,体现了我们党更加注重民生。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