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答疑实录

课堂答疑实录

1月15日,记者在国防大学与学员一起听了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许志功教授的一堂答疑课,确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课间休息时,学员们仍在兴趣盎然地议论着,并用“别开生面,茅塞顿开”8个字来评价这堂课。现将“答疑”实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的内在依据

二队学员李岗:国内外有些人总认为,市场经济是与私有制结合在一起的,公有制是同计划经济结合在一起的,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能结合。请您谈谈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的内在根据好吗?

许志功:必须肯定,市场经济和公有制是不矛盾的。第一,公有制是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是方法、手段。第二,两者都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依托的。第三,两者都要求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我体会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就是从这样几个角度上说的。但也应该承认,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也有矛盾的一面。这个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公有制所要求的社会整体利益一致性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利益主体多元性的矛盾;二是公有制所要求的按劳分配、共同富裕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差距拉开的矛盾。上述矛盾,在传统公有制实现方式下是不能很好解决的。因为国营企业统负盈亏,企业不是独立的利益实体。但是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不能解决,不等于公有制本身就不能与市场经济结合了。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传统认识的误区。认识到市场经济一开始的确是和资本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进而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是经过这样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的:即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加以区分,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个别中抽象出“市场经济”这个一般,然后再把市场经济的一般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别。这的确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如果说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不行,那么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照搬西方也同样不行。只要我们把市场经济确实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剥离出来,认真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全走得通的一条新路,一条好路。对此,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

实事求是的理论指向与现实意义

二队学员陈海辉:实事求是好,实事求是难,这是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实事求是难的关键之点是什么,总感到说不清楚。许教授,您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许志功: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真理观和价值观的关系问题。客观规律有个逐渐显现的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走这样那样的弯路,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事求是确实不容易。但是对一些同志来说,关键的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上。有的人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你说那是个认识不到的问题?有的人会上一套会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你说那是个认识不到的问题?不是的!这些都是个价值观问题。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还是从自已的私利出发,这是决定着我们能不能实事求是的最关键因素。要说实事求是难,我看最根本的是难在这里。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无所谓“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没有“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我们党有实事求是的好传统,关键就在于我们党有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即“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正是这一点决定了我们能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搞形式主义,认真地调查研究;敢于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向我们袒露心怀,实话实说。令人痛心的是,现在一些人丢掉了这个好传统,只考虑个人的私利,在他们那里“立党为公”已成了过去。

我们不否认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法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再加上一些人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倾斜,实事求是的人可能会吃亏。但是我们共产党人不能因此而不讲实事求是。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了,是不是为人民的利益而踏踏实实地工作了,是不是为了做好工作而认真地调查研究了。如果这些我们都想到了、做到了,实事求是还能难到哪里去!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体系与内涵

博士研究生陈洲球:邓小平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很深。但邓小平是不是哲学家,社会上有不同看法,许教授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许志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非常有意义。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明确地强调邓小平同志是位伟大的哲学家,这是非常重要的,是有根据的,符合实际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哲学的根本,之所以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是因为它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逻辑起点;二是因为它渗透在邓小平理论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都是专讲哲学问题的,都是哲学专著。

邓小平著作运用、体现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如,他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看作就是实事求是;他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加以表述,深刻地揭示出两者的辩证关系;他把思想认识中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综合起来,系统地表述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他讲了6个方面的“两手抓”,这都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发展。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把这些思想运用于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分析,从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带有独创性的新观点,比如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介;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包含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中,等等。

邓小平带有创见性的哲学观点、哲学篇章不是没有内在联系的,经过梳理是可以看出体系来的。那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走自己的路,构成了邓小平哲学的基础部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观,构成了邓小平哲学的主体部分;以“三个面向”、“三个有利于”和“四性”为主,构成了邓小平哲学的方法论部分。这三个部分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独特的邓小平哲学,为解决落后国家如何搞社会主义的问题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那么一些人为什么认识不到这一点呢?我看这里是一个传统而模糊的认识在起作用。邓小平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搞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他不是哲学家,那么谁才是哲学家呢?其实,哲学家是可以相对地区分为相互联系的两种的。一种是作为学问家的哲学家,一种是作为革命家、政治家的哲学家。衡量前者的是理论专著,是“大部头”,衡量后者的主要是对重大实际问题的解决。邓小平作为革命家、政治家的哲学家,他的成果体现在哲学专著、哲学观点上,但更主要地是体现在他对落后国家如何搞社会主义问题的解决上。所以,解读邓小平哲学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

如何看待股份制必须弄清谁控股

二队学员吕维波:有人把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制的发展说成是一场改变私有制、使人人都成为有产者的人民资本主义革命。就这个问题谈谈您的看法好吗?

许志功:说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两个美国学者———凯尔索和阿德勒在1958年所著的《资本家宣言》。他们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取代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这本书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股票的人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人人都会成为资本家,实现‘全民资本家’的社会,这样就铲除了马克思所预言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给大家提供一点数字。一是现在西方国家股民一般都占总人口的10%到18%,而80%以上的人并没有股票。二是股民们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很不平衡,拿美国来说,90%的普通股民只拥有10%的股票,而10%的人却拥有90%的股票。三是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地位和作用大不相同。

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老百姓其实并没有股票,即使有那么一点,我看它的作用和性质也不过跟银行里的存款差不多。西方股份制的发展究竟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从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答案是否定的。股份制是资本运作的一种方式,股份制把大大小小的资本联系起来了,确实提高了资本社会化的程度,所以马克思又把股份制看作是旧制度向新制度迈进的一个“过渡点”。然而,我们必须明白它本身不具有基本社会制度的性质,关键是看谁控股。如果是垄断资本家控股,那么它就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如果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控股,那么它就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会降低工人地位

二队学员陈宁:社会上有人担心,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降低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许志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有利于加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使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而只有国有企业搞好了,效益上去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才有真正的经济基础;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理顺了产权关系,使企业职工拥有了他们所占有和支配的那部分全民资产的有形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这就找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我们党有两大基础。一个是理论基础,这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二是阶级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问题。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我们的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能有任何麻痹和松懈。有的企业领导人打着优化组合的旗号,让不该下岗的工人下了岗;有的贪污受贿,化公为私;有的甚至体罚、打骂职工。面对这些现象,工人怎能没有意见?这些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而且需要通过端正管理者的思想、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来解决。

从主观上来说,这里也确有一个思想观念的转化问题。一是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部分职工眼前利益受损、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少数职工下岗等问题,这都是着眼于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的,不能视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动摇。二是不能把原来的那种以“铁饭碗”为显著特征的就业制度当作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体现。三是不能把旧体制下的低物价、高补贴看作是工人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历史发展规律与发展阶段特殊性

博士研究生周伯林:有人说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里首先搞社会主义是不符合规律的。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但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全面认识,我说不太清楚,能不能请许教授帮助解答一下?

许志功:这是个老问题,但很有现实意义。我想我们应该明确地肯定,落后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否则,坚持社会主义就成了违背规律的事情了,还讲什么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里,我想着重再强调一下,考察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把目光放远,考察历史发展的长河。如果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和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我国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大体经历了50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500年当中,有的地方是奴隶制,有的地方是封建制;一段时间是封建制,一段时间又复辟为奴隶制,从而呈现出各种社会制度并存、交叉甚至倒置的复杂局面。如果单看那500年,怎么能看出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呢?但是几千年以后的今天,说封建制必然代替奴隶制就非常清楚。欧洲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过程也大体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在这几百年中,有的国家是封建社会,有的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段时间是资本主义社会,一段时间又复辟为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啊!如果单看那几百年,如何能看出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呢?但是今天看来,那也是非常自然的。

同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多少年,我们一时还说不清楚。在这期间经济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发达的国家反倒是资本主义,有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又复辟为资本主义。如果仅仅把目光停留在这一段上,也很难看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是假如几百年或者是上千年以后,到那个时候,说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恐怕是不会有什么争议的。

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这种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历史长河的考察,从历史长河中抽象出来的“总的发展趋势”。我们既不能用历史长河中的某一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否定这个总的发展趋势,也不能用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来否定历史发展在一定阶段上的特殊性。

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二队学员李志军:国有企业不景气的现象比较突出,职工下岗现象比较严重,您认为国有企业3年脱困的目标能不能实现?

许志功: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中央确定的实现3年脱困的目标不是指所有亏损企业,而是指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已经找准了国企亏损的深层原因,这就是经营机制不活,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办社会,债务负担过重,冗员过多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党和国家不断加大解困力度,比如增资减债,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加快兼并破产和资产重组,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等等。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去年下半年,国家大规模推出了“债转股”的杀手锏,目前已有几百家企业列入计划,债务总额有3000多亿元。实践证明,这一招确实很灵。有些企业产品有市场,效益也不错,但由于负债率过高,一交利息就亏损了。通过债转股,把企业的部分债务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持股权,这样,由于不缴利息,企业很快扭亏为盈。

从全国看,国企脱困的效果也十分明显。1998年,大中型亏损企业已脱困3000多家。1999年1至10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已实现利润61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倍;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效益好于上年的地区有26个。国企脱困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还只是阶段上的“透亮”,还要进行艰辛的探索。但是大政方针已定,道路已经开通,我们对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的目标充满信心。国企要走出困境,必须抓好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这3个环节。我国国企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必须在制度创新、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把技术创新作为一条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与非公有制经济

二队学员张建仓:十五大报告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有人由此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请问,您对这一观点是怎么看的?

许志功:这种看法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而且有一定的影响,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它的实质在于抹煞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对此,我谈三点看法:

第一,我们之所以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从所有制结构的角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但,这并不是说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样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由公有制决定的,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能是公有制。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

第二,确定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应由所有制内部的经济关系来决定。从内部经济关系来看,个体、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不同的。个体经济是一种小私有经济,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有剥削的经济。这种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但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第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个体、私营经济。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要受公有制经济的引导和影响。它不是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为垄断资本主义服务的,而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但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不等于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总之,从强调“性质与结构”这样两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一方面是强调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社会主义的性质,因而必须占主体;另一方面是强调要正确处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这一新思想,为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旗帜就是方向 旗帜就是形象

博士研究生朱永龙:十五大报告讲在当代中国,唯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请问,该怎样全面理解这个重要论断?

许志功:这里所说“别的理论”不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指那些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左”的理论和偏离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右的理论。过去,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行,这已经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右的、偏离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同样不行。如何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有人开了三种药方:一种药方是一位美国人开的,说什么“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其意在于说社会主义这条路不能走了。我相信同志们都会明白,我们是不能听信这个药方的。倘若那样,中国将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另一种药方是一位俄国人开的,讲什么“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个药方怎么样呢?东欧剧变了,苏联解体了。实践证明,我们也不能听信这个药方。再一种药方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开的,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所一贯强调的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及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条道路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怎么样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尽管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地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这也是每个过来人都有切身感受的。我们拿中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作个比较。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此相反,社会主义中国却在国内、国际政治风波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站稳了脚跟,并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胜利前进。我们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不能忘记这个最基本、最重大的事实。

这两个比较都是从大的方面着眼。看待历史、看待社会,是看细节还是看大的方面?这里涉及到思想方法问题。上述两个角度的比较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唯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这个论断是非常科学的。我们要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