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13)

核心提示:过去,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不能成为一个强国,因为中国输出的是物质产品而不是文化精神。今天我们党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很多人认为若干年后回头看就会发现,这次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建设的不仅是一个经济强国,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强国。

还有一类文化单位既有公益性也有经营性,比如党报党刊、广播电视,这一类单位实行两分开,编辑、出版、播发等宣传业务和广告、经营、三产分开,宣传任务仍然纳入事业体制的管理,而印刷、发行、广告、电视剧制作、网络传输这样一些业务剥离出去转企改制,独立运行。在改革时要注意区分具体情况,而不是“一刀切”。

四是调整了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转变了发展方式。在转企改制的同时中央对文化企业也提出了“三改一加强”的要求,改革和改组、改造要结合起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一批大型文化骨干企业,造就文化产业的集群、产业带、工业园区,加快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高文化生产的内在竞争力。

《决定》提出的“进一步”也就是在上述四点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定》对改革的目标方面强调了四个方面。一是在宏观层面上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在微观层面上构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无论是文化企业还是文化事业单位都要具体承担文化创造、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任务,必须改变其体制不顺,机制不灵、管理不善的状况,通过改革创新形成富有效率、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生产经营、服务机制。三是在市场层面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文化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改革政府包办一些文化事务的状况,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主要靠市场来吸引,不要一讲文化就是跟政府要钱,跟政府打报告。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在国际层面上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文化走出去”既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也是我国开拓文化市场空间的一个选择方向。关键是改革重构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主要通过市场主体、市场渠道、市场竞争和品牌产品超越他人的文化服务让中华文化能够传遍世界。

为了实现上述四个方面的目标,《决定》也规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