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14)

核心提示:过去,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不能成为一个强国,因为中国输出的是物质产品而不是文化精神。今天我们党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很多人认为若干年后回头看就会发现,这次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建设的不仅是一个经济强国,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强国。

一是继续深化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大家要记住一点,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是国有文化单位,民营的文化企业诞生的时候就在市场上,不存在国有文化单位这样的体制机制。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和国家创办了数量巨大的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落后的体制、机制使这些企业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必须通过改革让他们焕发青春活力,所以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快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就是在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功能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二是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流通要同市场接轨,就需要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支撑,所以必须把构建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体系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是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继续深化文化行政体制改革。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继续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管办分离,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关系,使政府、企业、事业、中介组织各有自己的职责,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这个问题在全党讨论的时候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文化管理体制上一个极大的弊端是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资产,管资产的不管事,这个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此外,还要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重视国有文化无形资产和数字产权的管理。继续推动完善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主体,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维护文化生产、经营的生产秩序,保护文化环境。坚持主管主办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的机制。落实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和主管督办的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文化管理的效率。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体制。《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保障机制做了充分安排。其一,加强法律保障。加快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出台关于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的水平。其二,强调政策保障。从上到下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现有的文化基金和专项基金的规模;对文化内容的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项目的生产经营、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都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国有文化转企改制的扶持政策决定再延长五年;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