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战略(8)

核心提示:无论是外交还是经济合作,有一些观念是要更新的,至少有这么两个:一是现在的国际社会没有全赢这么一说,国际关系民主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能挣个51%就算不错了。二是国家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问题也非常多,有些问题明显是不可能解决的,有的是短期不可能解决的,有的是永远解决不了的。外交的真谛在于为自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研究日本的学者都喜欢说一个词叫“1955年体制”,1955年是两个保守政党合并形成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的年头,但这个体系更多的是说明政治问题,不能说明经济体制的问题,经济体制方面应该是“1940年体制”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日本体制,这是一个战时经济体制,定下来之后几乎就没有被怎么动过。日本人做事儿是很执拗的,也是很执著的,什么东西都讲究家传、传承,所以像体制这些东西也不是轻易能动的。这些体制有一些特点,就是内部不鼓励竞争,甚至限制内部竞争,一致对外。政府对企业要采取保护措施,要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提供政治上的条件和方便,甚至就是一些产品推销的事情都有政府的份儿。现在民主党在台上被日本经济界和媒体批判的一个材料就是说他们不注意在国际上搞推销,导致日本企业在几次竞标中都输了。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化浪潮袭来使日本这些传统的模式受到冲击,因为很多它的产业明显是低效的,为了保护本国利益,或者是保护部门利益,或者是保护个别政党的利益,刻意在那里护着,比如服务业、农业等。我们知道日本的大米非常好吃,但日本大米价格是国际平均价格的六七倍,在日本吃一个哈密瓜,那是比较奢侈的事情,这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农民手里掌握着一定的选票,会影响到一个政党是否能够执政,所以过去这么多年自民党不敢动农民,基本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日本对外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在选择对象时就受到局限了,比如包括不包括农业条款等。

其次是日本自身经济社会的变化。比如说人口结构的变化,日本战后经济经过了三个阶段:恢复、高速增长、成熟增长或者叫低增长(已经近20年)。在这个期间,特别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时候,日本出现了大量的人口转移,从农村走向城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民工,日本的户籍管理远远不如我们这样严格,人流动到哪里只需要在当地政府填一张表就行了。农村剩了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和妈妈,青壮劳动力都去城里打工去了,所以自民党流失了大量农村、农民的选票。而进城的这些人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溃不成军,加上企业为了压低成本,废除了一些管理模式比如年工序列,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个结果,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纽带大大松驰了。现在有一个统计,合同工占日本产业界就业人数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或者说大部分员工都不是正式职工了,这样就产生一个政治结果,就是自民党影响人们投票这种政治行为的能力下降了,因为企业指挥不动员工了,所以自民党在城市也失去了社会基础,所以党员从过去的几百万下降到最近的一百万。

我讲的这一部分的题目是“危机何时了”,我觉得是仍未了,而且危机恐怕了不了,就是说日本有可能成为一个倔强的没落贵族,日本在中国面前不会轻易低头,这里有战略心理、文化心理方面的因素,他还要端着一个架子。日本能不能重新崛起呢?我个人是比较怀疑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一样,争到最后不是经济、政治、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问题。日本的文化很成问题,日本文化以纯为美,日本人说自己是单一民族,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非常强烈的排斥心理。在日本和在美国的感觉不一样,在美国谁对你都不客气,反正大家都是外来户,都是过路人,我也不照顾你,你也别惹我,大家公事公办,当然彼此间也都友好开放,那种所谓的“玻璃屋顶”比日本要弱很多。在日本人人都很客气,他们认为自己作为东道主有义务关照外来户,但是外国人可能永远也融入不了他的主流社会,很难走到公司或者部门中的上层位置,有一个无形的文化屏障在那里。现在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很严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人口出生率在2.1%才能够维持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循环,但日本现在的人口出生率是1%左右。整个日本变得越来越老,需要有年轻的劳动力进来,但除了个别提案之外,谁都不说这个话。日本人希望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外面的人来了社会治安有可能就差了,搞的社会不那么纯了,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是我们难以理解的。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