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政府失灵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主要表现有:宏观经济调控的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目标;宏观经济调控虽然达到预期目标,但效率较低,代价较大,导致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宏观经济调控能达到目标,同时也比较有效率,但却损害了市场效率或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目标存在一定差异;政策滞后效应;政府干预过度;微观经济主体对宏观经济政策反应不敏感或不接受调控。为了防止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政府失灵,必须正确确定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和力度;搞好各项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实行积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操之过急;慎用行政手段;防止日常经济社会管理中的政府越位。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 政府失灵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配置资源存在着市场失灵,这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予以弥补。市场失灵有多方面的表现,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必须由政府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加以弥补。然而,政府也会失灵。如何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政府失灵,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我国2004年的宏观经济调控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以往的宏观经济调控也存在着某些政府失灵现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本文拟就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所谓宏观经济调控,就是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主体的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相应的传导机制,对各种微观经济主体进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调控目标的行为。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它存在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人们经常会对宏观经济调控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往往忽视了对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失灵的分析。而恰恰这种分析,才更有助于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进行的历次宏观经济调控,绝大多数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是2004年的宏观经济调控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更是前所未有的,它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伟大实践。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以往的有些时段的宏观经济调控中,也还存在某些问题。如1985—1992年的宏观经济调控就出现了很大的反复与曲折,从而造成了经济的反复过热和通货膨胀。即使是在那些取得重大成功的宏观经济调控中,也存在某些政府失灵现象。与市场失灵一样,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政府失灵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宏观经济调控的水平,尽可能减少这种政府失灵罢了。为了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政府失灵,首先需要分析一下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失灵的表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