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们不能将市场经济的原则扩展到一切领域,因为不同领域的目标不同。“不同领域的目标不同,避免目标唯一化。因为我们改革前极度贫困,我们的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我们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人们在经济领域应该追求利润与金钱,实际上人们追求的也是利润和金钱。然而我们将仅仅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体制无限扩展到一切领域,官员和学者也以赚钱为目标,可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人民都在“捉老鼠”(赚钱),谁会赚钱谁就是老大,为了赚钱,人们既不管亲情也没有道德底线,为了追求GDP,政府既不管环境污染也不管是否侵犯人权,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因为金钱仅仅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而且并不是唯一手段。事实上,不同领域追求的目标不同,所采取的体制也不应该相同。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也都采取市场经济体制人们就会急功近利。事实上,经济领域有经济领域的法则,政治领域有政治领域的伦理,教育领域有教育领域的规律。自由放任和政府管制也有各自的领域,学者以自由思考为本,军人则以服从为天职。“各就各位,各得其所”是和谐社会的核心。
最后,我们应该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贯穿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实效观。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我们一直迈不出有力的步伐,总是担心很多制度是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实际上,资本主义所曾经或者现在还在使用的制度不一定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例如,多权分立、相互制衡制度就不一定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司法对立法的制衡只不过是为了保证长远的利益不被侵害。立法机关可能“一致同意”一个导致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政府政策,也可能透支属于下一届政府或者子孙后代的自然资源以满足当前GDP的增长。因此,应该从宪法层次上规范立法,其目标是包含当代和子孙后代在内的长远利益。应该发挥司法机关根据宪法对于立法的审查机制。关于民主制度的形式也可以探讨,哪种形式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目标我们就采取哪种形式。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尽管讲的是经济改革,但从邓小平的实效主义改革哲学看,这段话对于政治改革也适用。
马克思主义实效观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以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的实事求是。”按照毛泽东在1941年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解释,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解释世界:“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邓小平在1978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将实事求是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实效观认为,我们解释世界、发现真理是为了改造世界,保证改造世界成功,而改造世界能否成功需要实践检验。人类对世界的改造是追求目的性的,改造世界能否成功最后要看实际效果是否与预期效果一致,实效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事实上,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运动“从一开始就是现实的和直接追求实效的”。
强调实效标准并不否定实践标准,因为实践是达到实效的必经之路,但是实效标准内容更加丰富。实效标准包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实践标准。实效标准要求首先要确立改革目标,因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目标,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然后通过实事求是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评估方法与目标之间的预期效果。方法也是“与时俱进”的,在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时,我们不能有任何禁忌,只要是能够最好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方法我们都可以采取,这就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最后,通过实践检验看看实际效果是否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实效是最终的标准。因此,我们不仅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更应该强调实效的重要性;不仅要实事求是,而且要实事求效。我们实事求是就是为了实事求效。简言之,我们应该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去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通过实践检验这些规律的真理性。所以,实效标准概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和实践标准的丰富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应该作为新时代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