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报告引争议,反对者缺乏有力观点

世行报告引争议,反对者缺乏有力观点

2月28日上午10点,北京国贸2期16层世行会议室座无虚席。数十家中外媒体代表就座,四家摄影机架起,主席台前架满了话筒。

人们正在等待着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出现。他将就世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报告《2030年的中国》发表演讲、回答提问。此前一天,该报告中部分内容已在网上引发热议。

佐利克6月即将离任,此次见面将是他以世界银行行长身份最后一次到访北京。也因此,人们更多了些期待,希望他透露更多的信息。

谁也没有注意到,会议室主席台左侧一位穿西装的人正在等待着机会。

“世界银行的报告就是对中国的一剂毒药!中国的国有企业也不能私有化!”新闻发布会刚开始,佐利克感谢的话刚落,一位身穿西装、自称为独立学者的人快步走到主席台前,手拿稿子振臂高呼,引起现场一阵骚动。

不过佐利克镇定如常,这样的场面见得多了。

在保安将此人请出去后,佐利克称,过去经常处理这样的抗议和抱怨。希望将这种建议提出时,换一种商量的可以接受的方式。佐利克同时认为,好的报告肯定会引起争议,希望引起更多的讨论。而改革仍需要继续。

“现有体制中既得利益者,是否会对变革抵制?我想会的。这种事情在美国、日本 欧洲都有发生。”他说。

上述插曲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个缩影。尽管中国经济目前仍整体良好,但是随着可能发生的中等收入陷阱(一种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障碍),中国加快改革的呼声和要求越来越大。

而《2030年的中国》由于建议中国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引起巨大的争议。本报记者获悉,目前不少论坛已经出现了反对和支持的声音,反对的学者不在少数。不过反对者似乎以口号居多,难以拿出有力的观点。

佐利克认为,中国还会继续推动改革。但正如魔鬼在细节中,最终要中方自己来决定。他希望,这些改革经验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吸取。此前在2月27日的有关研讨会上,包括非洲、印度等国的官员均在被邀请之列。

争议

世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上述报告认为,中国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2030年进入高收入国家,前提是要进行包括改革国有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发展绿色经济等6大改革措施。

2月28日,佐利克表示,“国有企业有很大的收益,融资成本低,还有很多的收益留存,但是对中国老百姓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要想降低中国的储蓄率,使中国老百姓更多获益,就需要国有企业把利益返还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

争议由此而起。

据悉杜建国自称为独立学者,后经查为价值中国网编辑。而实际上有类似反对意见的不只是民间人士。

本报记者获悉,世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刚完成上述《2030年的中国》报告时,由于对国企垄断笔墨过多,某部委给予逐条反驳。

部分质疑世行报告的人士认为,美国的银行是私有的,但是也发生了金融危机,中国如果按照美国的办法,加快民营行业进入垄断行业领域的步伐,也会发生金融危机。

而且国有企业的对于经济的贡献很大,并且绝大多数领域对于民营企业不存在壁垒。“有些国有企业占据优势,那纯粹是国有企业表现优异。而不是不允许私营企业进入。”

不过这样的看法不只是佐利克不愿直接回答,连中国社科院经济所赵农也认为比较牵强。

赵农指出,去年他参加的课题组完成的报告认为,央企过去8年获得国家补贴6万亿。主要在其少缴纳的利息、地租、资源租以及获得财政补等。如果把过去8年名义利润总额中去除各种补贴等收入,2001年至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平均的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6.2%。“整体上国有企业是处在亏损的状态。”

该课题组完成报告后,也有具有国企色彩系统的媒体组织采访来反对,但最后不了了之。赵农指出,如果不是无数民营企业人士没日没夜辛勤操劳,早就出现了经济增速大降的情况。“真正对经济有贡献的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加快”。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