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与升学挂钩:“三好学生”好不好

评选与升学挂钩:“三好学生”好不好

核心提示:三好学生,这项已经推行了将近60年的学生荣誉的评选,在今天,被人们重新审视。三好生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评上三好生能够带来什么?怎样才能评上三好生?三好生评选制度该不该继续推行?在公众争论和质疑的同时,一些地方学校开始悄然试水,改进优秀学生的评选办法,希望以此带给孩子们更加贴近的鼓励。

三好学生,这项已经推行了将近60年的学生荣誉的评选,在今天,被人们重新审视。三好生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评上三好生能够带来什么?怎样才能评上三好生?三好生评选制度该不该继续推行?在公众争论和质疑的同时,一些地方学校开始悄然试水,改进优秀学生的评选办法,希望以此带给孩子们更加贴近的鼓励。不过,三好生与升学的实质性挂钩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00后

我们都是“三好生”

海淀区某知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卫然一提到孩子刘晨,就掩饰不住的心疼。“上一年刘晨又没评上三好生,小升初推优我现在都不想了”,卫然说。

刘晨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都是前几名,但小学五年多来,没有一次能评上三好生。去年开始,刘晨在班主任的暗示下,坚持一个学期主动申请做值日,希望能为自己评三好加分,但是最终还是没评上。

如今,不少00后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正在为孩子的评优而苦恼。几年来,北京各个区县对于三好生在小升初推优中的加分和人数比例有不同的规定,以海淀区为例,各科全A算70分,三好生加分,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然后计算总分统一排队,前30%的学生有资格推优。

“我早就没指望评三好小升初推优,但对孩子来说,当一次三好生,是一个莫大的荣誉,为此孩子付出了很多努力”,卫然说,她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好几次亲眼看着孩子小小的身体在课桌间搬椅子、洒水、扫地,比不主动申请做值日的同学每个月都要多劳动好几天。但到了学期末,孩子还是在三好生评选中“铩羽而归”。“就算这种荣誉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但只要能对孩子起到肯定和鼓励作用,我就觉得很欣慰了”。

像卫然和刘晨这样的母子,在北京有不少。他们最希望借助评三好,在小升初的竞争中占得先机,退一步,也是对孩子努力的一个回报,是对孩子的正向鼓励。然而,无论是校级三好还是市区级三好,严格的比例限制,让更多孩子只能望之兴叹,一些家长甚至认为“评三好有猫腻”,进而对纯洁的校园感到失望。

50后

想当三好,出身要好

三好生评选和奖励制度,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将近60年,一直是普遍观念中学生荣誉最重要、最具说服力的一项。

三好生评选源自上世纪50年代,1953年6月至7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发表了《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的重要讲话,提出把“三好”作为青年团工作的方向,要求青年们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这些“青年”,是指全国各行各业中工作的青年,并非青年学生。不过,“三好”一经毛泽东提出,很快就被用进教育方针。1955年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的第一条,都提到“努力做个好学生,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与此同时,三好生的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尤其是1962年2月,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学雷锋、争三好”成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核心活动。

出生于1950年的陈女士回忆学生时期的评选时说,当年“出身不好绝对不能评”。“那时候没有这么多评奖,最重要的、也是惟一的荣誉就是当三好生”。不过,凡是出身不好的同学,就算“再热爱劳动、学习再好”,也没有资格当选三好生。

“文革”之后,1982年5月5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