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答中外记者问(实录)(3)

农业部答中外记者问(实录)(3)

中国财经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超过了一万亿元,其中对农业的生产性支出预计在5000亿元左右,按全国粮食总产11400亿斤的总量计算,平均每生产1斤粮食,中央财政的支出超过了0.4元。可是据我们在基层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种粮农民对农机、水利、社会化服务方面存在着缺失,尤其是我们常说的“最后一公里”现象,韩部长,您觉得我们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韩长赋:

谢谢你。我理解,你提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怎么样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包括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并且使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民。我回答你这个问题。

韩长赋:

应该说,这些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新世纪(14.15,0.42,3.06%)以来中央连续发了9个1号文件,形成了关于“三农”包括强农惠农富农一整套的政策体系,而且力度在不断加大。像你方才讲的,去年中央财政“三农”总支出超过1万亿,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800多亿,特别是对农民的“四补贴”,包括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是随着农资价格上涨每年调整增加的,还有农机购置补贴,今年按照预算中央财政达到200亿,应该说力度在不断加大,数额也到了不小的规模。

韩长赋:

当然,我也认为,和现在农村农业生产当中遇到的困难和生产基础薄弱的需求相比,这个投入还得增加,还是不能满足基层生产和农民的需要,国家也在为此做努力。所以今年在“四补贴”方面,在农业技术服务方面,都有新的增加。

韩长赋:

在这个基础上,确实有一个怎么样把这些政策落实好,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这些年来,财政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尽可能减少环节,能够直接到基层、直接到农民,对农民的补贴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打到农民的卡里,包括生产资料的补贴、种粮的补贴。像今年,提前预拨了1300多亿,因为农民要买化肥、买种子准备生产,及时、足额地发下去。当然,也确实有落实得不好的情况,媒体上也说过,有极少数的地方存在截留甚至冒领的情况,说明我们在落实政策方面还要加大工作力度,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韩长赋:

这里面概括起来有这么几条:第一,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民的支持,来提高我们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第二,搞好宣传,让农民都知道政策。第三,强化政策的执行。第四,加强监督,包括对违反政策、截留政策方面的问题查处。通过这几条把我们的政策落实好。我也欢迎媒体界的朋友们对违背政策、截留政策甚至贪污政策的违规行为给予曝光,我们是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韩长赋:

前不久,媒体朋友们反映的情况我们都在查。通过这些,我们真正把中央的政策能够实实在在地、不打折扣、不缩水地兑现给农民。

农民日报记者:

这些年,我们到农村采访,农民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农业科技服务不足,可以说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请问农业部会采取哪些务实管用的措施?另外,据我了解,近几年农业部连续组织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和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等实践锻炼活动,请问这些活动的成效如何?今后还会继续开展下去吗?谢谢。

韩长赋:

谢谢。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的问题,确实大家都很关注。我想先说一点,这个问题中央高度重视。今年中央1号文件重点研究和部署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问题。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确立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特别强调对基层农民的科技服务,尤其是公益性的服务。而且这个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包括基层农技推广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这是在农业科技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韩长赋:

刚才你讲到农业科技推广,基层存在不足的问题,确实这个问题存在。但是我也想说,这些年来,农业科技对于实现“八连增”应该说是功不可没的。这些年来,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增产,科技还是发挥了巨大作用。我讲三个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

韩长赋:

第一,去年粮食增产的贡献当中,85.8%是由于单产提高,而不是面积增加,因为面积也增加不了多少,我们是人多地少,单产提高主要是科技的作用。第二,到去年,我们农业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率已经达到了54.5%。第三,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去年是53.5%。

韩长赋:

这三个数字说明,我们农业发展到今天,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增产的重大推动力量。我们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多水少,我们虽然“八连增”,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要素资源已经绷得很紧了,今后再靠投入更多的资源,投入更多的物化的生产要素,这确实制约很大。所以我们的农业确实到了更加依靠科技、依靠劳动力素质的阶段了,要不然没有出路。所以,农业的根本出路还是要靠科技。

韩长赋:

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农业科技现在确实有三个不足:一是成果的创新供给还不足。像袁隆平老先生的杂交稻这样的主打成果,还有黄淮海综合治理这样重大的科技成果很少;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足,这里面有基层的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有设施条件、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还不够活的问题;三是农业人才支持总量还不足,无论是在农业科研方面还是在推广方面。另外媒体界朋友也讨论,现在青壮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重视的问题。

韩长赋:

那么怎么办呢?从农业部来讲,我们研究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在工作中很重要的是“三个加快”,一是加快农业的科研创新,特别是种业的创新,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世界,种子以及良种良法的配套,对于农业的增产是非常重要的。

韩长赋:

二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农村基层推广体系的建设,也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两个覆盖”,简而言之,一个是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建设,特别是乡镇,设施条件建设要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农业乡镇,这是一个覆盖,中央财政拿钱,各地方要配套。第二个覆盖就是农业技术推广改革的示范县建设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农牧渔业县,中央提供对地方推广经费的补助,加上地方的投入,基层的推广会有比较好的条件改善。

韩长赋:

三是加快农业人才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包括现代农民的培训,要想办法解决“将来谁种地”的问题。现在农村种植业大户、养殖业大户、农机手、科技示范户、农村的经纪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包括大学生村官等等,要把这些农村的实用人才组织起来,队伍要建设起来,并且要发挥他们的作用。

韩长赋:

四是对农民的培训。我们的农业资源是比较紧缺的,应该有不断提高素质的生产经营者来管理。另外,我们也准备和有关部门配合,引导鼓励学农的涉农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通过“特岗计划”的方式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再加上我们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我们想,通过这些方式使整个农业科技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得到改善。谢谢你这个问题。

韩长赋:

按照要求,每个记者提一个问题,你的第二个问题我就简单说几句。我们农业部从去年开始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春节过后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机关的干部到农村去,住在乡里,住在村里,一个月不休假不回京,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拉手,了解农情,落实政策,开展技术服务,同时也转变作风。去年搞了,今年的活动正在进行当中。因为我们农业部离农民最近,为农民服务应该最具体,反映农民的愿望和呼声也最直接,所以农业部的干部应该有好的作风,应该深入基层,深入农民群众,深入生产一线,为农民服务,效果还是不错的。

韩长赋:

我们搞了两年,成效明显,可以说是:干部下去了,作风上来了;干部下去了,工作上来了;干部下去了,素质上来了;还有一点是干部下去了,感情上来了。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