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林:我国GDP面临的隐忧

朱高林:我国GDP面临的隐忧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8790亿美元,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位次变更,不仅引起中日两国民众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而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这次超越为“历史性的变更”。一些西方媒体使用“里程碑”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中日经济的此消彼长,认为中国在本地区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正在成为新兴经济体中能够与发达经济体分庭抗礼的一支新兴力量。也有国内学者认为,中国超越日本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中国有可能在202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经济难道真的强大到超过日本,并且可以傲视群雄了吗?数量大是否意味着就一定强?我们可以透过GDP观察一下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中找到这些疑问的答案。

一、我国GDP面临的隐忧

首先,从人均指标上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并未改变。2010年,我国摘取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桂冠,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国际上判断“发达国家”的标准不是看总量,而是主要看人均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我国经济实力确有很大的进步,但人均GDP依然很低。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全球各国GDP排名结果显示,我国目前人均GDP约为6546美元,排在全球第97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强,仅相当于卡塔尔的1/13,美国的1/7,日本的1/5。与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比起来,我国也仅为它们的1/4、1/2、1/2,大体上与乌克兰、阿尔及利亚相当。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人均GDP最高,为15039美元,巴西次之,为10456美元,中国第三,为6546美元,印度最低,为2932美元。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及周边的泰国、伊朗、哈萨克斯坦。针对GDP总量排名,日本前经济财政大臣荒井聪说:“无论排名在最前或最后,都是没有意义的。”尽管我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仅次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但人均指标却远远低于美国、日本。因此,第二大经济体并不等于第二大经济强国。

第二,从单位能耗上看,我国单位GDP所含能源和环境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一大国。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但中国能源利用率较低,单位GDP能耗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样是生产1吨粗钢,中国需要1.5吨煤炭,美国需要1吨,日本仅需要0.6吨;从钢材的成品率看,日本为0.98(即1吨粗钢可生产980公斤钢材),美国为0.70,中国为0.60。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低,已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全世界受污染最为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16个,全国有4亿城市人口每天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国土总面积的37%。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之路,既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又使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

第三,从产品结构上看,我国GDP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在先,中国跟进,先后成为“世界工厂”。但日本“世界工厂”迅速达到了国际劳动分工的产业链高端,而中国“世界工厂”依然基本停留在国际劳动分工的产业链低端,处在为发达国家“打工”的地位,赚少得可怜的“加工费”,却在资源、环境等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生产的商品绝大部分都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玩具、鞋子、大型机械、焦炭、钢铁等等。在出口创汇的所谓“高端产品”中,大量的利润都被国际跨国公司所享有,中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收回的只是最基本的材料费和加工费。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足4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大都在30%以下,美国、日本则仅为5%左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产业和产品结构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很多工业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所占比重低;很多工业产品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国,但其中多数属于初级产品和贴牌生产,自主品牌不足10%。因此,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强弱,不仅要看“大”,更要看“强”。英国在1850年是强大的,它主要强在拥有现代的、创造财富的工业和由此产生的一切利益。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曾经长期保持着GDP世界第一的位置,却无法阻拦英国利用坚船利炮叩开中国的大门,也无法阻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甚至无法避免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

第四,从区域发展上看,各地区GDP差别较大。2009年位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的上海人均GDP已经高达77205元,而居末位的贵州仅为9214元,是上海的12%;甘肃和云南也仅分别为上海的16.7%和17.7%。此外,200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达到40800元,而中部和西部仅分别为19862元和18286元。中部地区人均GDP相对东部的比重在1997年为54.14%,2002年则下降为52.60%,而2009年进一步下降为48.68%;西部地区人均GDP相对东部的比重在1997年、2002年和2009年分别为43.08%、40.59%和44.82%,西部有所回升,中部下降趋势十分明显。城乡之间差距也很大,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2元,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的3.33倍。按照国际标准,我国还有1.5亿人达不到联合国规定的一天1美元收入的贫困标准;按我国人均收入1300元人民币的贫困标准线,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脱贫。

这就是GDP掩盖下的中国现实。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