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广程:影响戈尔巴乔夫信仰变化的原因(10)

邢广程:影响戈尔巴乔夫信仰变化的原因(10)

(三)马克思主义“惊人的代价”,“共产主义是没有前途的”

戈尔巴乔夫曾经说过,“主张绝对的真实与知识的单一独霸的马克思主义,使我们付出了惊人的代价。对绝对的真实的追求,不单是在政治上或意识形态上,也在文化方面带来了专制主义”。在这里戈尔巴乔夫已经将马克思主义与专制主义完全画等号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十分可憎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真的使戈尔巴乔夫付出了“惊人的代价”了吗?为了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惊人的代价”和“专制主义”,戈尔巴乔夫以俄国为例加以论证:“在苏维埃政权初创期,与马克思主义的构造意见不合的许多俄罗斯文化人都被布尔什维克们赶尽杀绝,划清界限,在精神层面,马克思主义的专制主义使思想日益枯竭,形式主义、惟我独‘革’主义风行于世。活生生的语言消失了,活跃的思想也销声匿迹,苏联的报纸成了不忍卒读的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戈尔巴乔夫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明马克思主义使俄国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其实,戈尔巴乔夫所说的上述现象在苏联确实存在,但不是马克思主义所造成的,恰恰是长期以来苏联共产党抱残守缺,将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阉割成这个样子的结果,然后又反过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尊重。实际情况是,苏联所付出的“惊人代价”不是马克思主义造成的,恰恰是长期以来苏共领导人干了许许多多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事情,使苏联付出的“惊人的代价”,而苏联的一系列战略性和策略性失误又给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影响造成了“惊人的代价”。

戈尔巴乔夫将关注点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目标上:“现在,就共产主义文明的危机、共产主义扮演‘解放全人类’的救世主的失败而进行的讨论很热烈。不管是对哪一种的议论,我认为其方向都是正确的。因为,创造特别的共产主义文明、特别的共产主义的人类的尝试最终都无功而返。”在戈尔巴乔夫看来,共产主义就是一种危机;任何搞共产主义的尝试就将无功而返,不可能成功。等待共产主义的命运就是遭受全面性的失败和挫折。“斯大林主义、依凭武力的激进的共产主义已受到诅咒,近乎灭绝了,共产主义的极权专制也崩溃了,并且,我觉得可以说,列宁所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国际也已趋向死亡。”“共产主义运动的危机从本质上来看是无法回避的,因为那是把俄国和与此相持续的亚、欧诸国赶到极权主义体制的共产主义模式里,并由于其内在的缺陷而产生的危机。而这种模式是一种不自然的东西,明显的是与人的本性相矛盾的。因此,迟早会走向失败,这是理所当然的终结。极权性的共产主义,可以说已遭受了全面性的失败。”戈尔巴乔夫这样表述无非是说,共产主义已经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学说了。

(四)批判《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篇章。戈尔巴乔夫自然不会放过加以批判。“当然,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150年间,人类所积存下来的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马克思从不去正视或理解的宝贵东西。马克思确实是一位在最初的革命风暴中深受煎熬的狂热的学者,可是不幸的是,在1848~1849年,阶级斗争的深刻化和由刚开始的无产阶级所达成的自主的行动的状况下,马克思自身却力倡革命的共产主义。”戈尔巴乔夫还说:“他的《宣言》被人看做是共产主义性质的。《宣言》大部分包含有继承了法国革命时代共产主义者的革命极左主义的东西。而今天,当我们重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时,不难发现,我国的一些左派共产主义者,把马克思还有这本书,做了相当的行动规范。1919年,托洛茨基激烈批判的是在农工领域里设立军事组织,这也包含在了《共产党宣言》之中。”

戈尔巴乔夫将《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归纳为法国革命时代共产主义者的革命极左主义的东西,这实际上就大大贬低了《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中的光辉思想。“像马克思这种有天分的人,到底是无法战胜时代所产生出来的革命的现实的。因此,我觉得,在俄罗斯所遭受失败的并不是社会主义,而是19世纪中期革命时代的激进的共产主义。失败了的是完全废止私有制、通过暴力革命去打倒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这种想法,也就是一种革命的专制思想,绝对的完全平均主义等等。”戈尔巴乔夫这里谈的“社会主义”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他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目的就是混淆概念,彻底否定共产主义,宣扬他所信仰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

(五)对“暴力”和“革命性”深恶痛绝

戈尔巴乔夫说:“俄国的悲剧,就在于西欧在卡尔。马克思的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思想,却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它被引进于现实社会里,这是一个错误。恩格斯在晚年也不将自己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而称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对革命的暴力行为也越来越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不幸的是,列宁,特别是年轻时候的列宁比马克思的战友恩格斯显得更为教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戈尔巴乔夫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看成是“教条”,不加分析地指责列宁的暴力革命的学说和暴力本身。

在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过程中,戈尔巴乔夫表示最不能接受和容忍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固有的革命性。“然而,由于原先的共产主义具有一种空想的性格,因此,支持共产主义的人们被驱使到暴力上去了。那是因为要想以自发的、自然的形式去实现这种理想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共产主义只有以暴力的形式才能得以实现,失去暴力就不可能自然地加以实现。这是对共产主义典型的歪曲。从这个论点出发,戈尔巴乔夫认为:“共产主义阵营为什么会崩溃呢?还有,为什么这个运动会走向、发展到暴力及残酷的横行无忌呢?我想,现在看来就更加明显了。苏联、中国的文革、柬埔寨大屠杀等这么多国家的悲剧,都是尝试实行共产主义实验场所造成的。”“俄国在1917年以及此后的年代里,左派共产主义者肆意推行了专制主义,把贵族的领地里所藏图书全部给烧了,焚书坑儒,并且还对美术馆、教会大加掠夺与破坏。”

从这个思维出发,戈尔巴乔夫反对马克思“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观点,认为革命所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戈尔巴乔夫对无产阶级专政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布尔什维克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的、概括一切的原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个词是从马克思那里借用来的,但被用到了荒谬的地步。”

(六)放弃阶级道德,实行阶级调和,认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类似宗教使命

戈尔巴乔夫激烈抨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念。“共产主义的革命家们,总是以世界为斗争的对象。他们改造历史,改变了人性,一心一意想在全世界贯彻共产主义制度。”“对共产主义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并不只是简单地凭暴力去把自己的原则强加于别人,而是不管如何,全人类都必须成为自己斗争改造的对象。因此,马克思还有一些追随他的教理的忠诚的人们,大家都幻想着以世界性的共产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主宰全世界。”“可是,共产主义的国际救世主思想和共产主义的扩张主义都已成强弩之末,奄奄一息。可是救世主们不管在哪里总是存在着的,更何况这是一种革命主义、共产主义的救世主,因此就更容易发展到一种对一个一个的人的压迫、专制以及让革命领导者走向绝对主义的道路上去,对此我们现在已是很明了的。这并非一种单纯的领袖崇拜,而是为了革命领袖而去牺牲和奉献个人所有一切的‘忠诚’。它所要求的是在道德上、精神上、尊严上、血缘上,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必须牺牲的无条件的奉献。”上述论述明确地表明戈尔巴乔夫对共产主义思想和世界性共产主义革命的憎恨。

与抛弃暴力革命和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思想相适应,戈尔巴乔夫等人主张阶级调和,公然放弃阶级道德。戈尔巴乔夫后来表示:“我为能在改革运动的时代里,把那些视‘革命领袖们’所推行的运动为绝对正确代表的共产主义的影响所造成的许多恶果从人们的意识中清除掉而感到非常的荣幸。就我个人来说,总是想努力做到清除那种不仅存在于身边的下属,甚至是国民中的对党的总书记的畏惧之感,提倡大家都是平等的观念。”戈尔巴乔夫明确表示:“我们公然的放弃阶级道德,也就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并树立起全人类的价值的旗子,这件事本来就是一种精神的革命、一场政治的革命。我认为谁也无法使大众深信‘什么都可以得以原谅’或‘无善也无恶’等想法了。为使人们懂得我们将放弃过去那些所谓革命的遗产这个问题,莫如先做到我对社会主义是怎样考虑的,在‘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的理想’这个概念里它意味着什么样的意义。这种种问题应该先得到人们的理解。”在这段话中,戈尔巴乔夫最清楚不过地表达了他们放弃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的想法。

戈尔巴乔夫企图以全人类价值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道德。“我认为,其矛盾是,《共产党宣言》一方面以暴露资本主义的缺陷的方法去推动人们的良心与道德,从而号召对资本主义进行抵抗;而在另一方面,则以煽动增强仇恨的形式教唆人们走向一种破坏力和暴力方向去。”

(七)混淆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界线

戈尔巴乔夫混淆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线,他还试图证明,恩格斯后来是怎样放弃了阶级斗争观念转而走向调和的,恩格斯是怎样架起通往民主社会主义桥梁的。“我深感兴趣的是,马克思在晚年曾放弃了《资本论》,脱离了政治,倾力注目于社会的活力这个问题,不再是致力于挑起纷争和阶级斗争,而是对调和、团结人们的思考对象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遗憾的是,这新的社会观却没能再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尽管如此,却也构架起推动朝向社会民主主义的转移的又一座桥梁。”这说明,戈尔巴乔夫为了他念念不忘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目的,不惜移花接木,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戈尔巴乔夫有时也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他在与池田大作的对话中强调:“我是以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为出发点的,而您却是以佛法的广大世界为出发点的。如此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两种何其不同道路上走过来的两个人却能够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对话,并且也找到了共同的伦理基础,我觉得,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戈尔巴乔夫却与马克思主义相去甚远,根据需要自封为马克思主义者,当然不能证明戈尔巴乔夫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