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民:不能留给后人的五件困难事(2)

刘学民:不能留给后人的五件困难事(2)

群策群言

改革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收入分配牵涉所有人,自然都会关注,并用多种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通过研讨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为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刘学民说。

这一难题在党内外达成共识。2010年8月,民盟中央提交《关于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分配失衡是历年两会焦点话题中的“焦点”。除个税起征点、减税等浅层次建议,话题还触及财富分配等。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表示,无论社会转型,还是政府转型,都与收入分配改革联系在一起,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不宜再拖。

媒体一直在跟进。日前,《南方窗》等杂志制作了有关收入分配的专题系列报告,从基尼系数分析,形势严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文章还介绍了巴西等国的经验。

不少专家学者就此难题发言。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乡差距和由其形成的产业结构扭曲、企业规模结构扭曲以及体制性原因,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三大原因。

这个难题牵涉几乎所有人的利益。网友通过微博发出自己的声音。网友“南鸽王子”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巨大地影响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关键还是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刘学民说。

分配制度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对话)

——专访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刘学民

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须配套推进

记者: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这些改革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刘学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给我们的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是:第一,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第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第三,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第四,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把握时机与相关改革配套同步推进。

工资收入分配怎么改

记者:如何看待和解决我国当前工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刘学民:我国工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我们必须正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群体差距扩大的现实。对此,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解决当前工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就需要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其次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需要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公共服务支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改革须照顾各方诉求

记者: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关键还是要加大改革的力度,通过改革解决工资收入分配中的问题。

刘学民:是的。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国务院已经确定今年要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各项体制改革中最富挑战性的改革,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收入分配问题格外特殊、异常复杂,社会反应十分敏感,成为当今争议最大、关注度最高的难题。我们不能把分配问题简单化、短期化,在方案的设计上必须照顾到各方面的合理诉求和职工切身利益,协调好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利益,防止一哄而起或给社会稳定或给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有形之手要到位而不越位

记者: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中,政府的作用如何体现?

刘学民:在中国现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初次分配差距并不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因此,除了在再分配环节需要政府加强调节,在初次分配领域也需要政府积极作为,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市场扭曲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问题,又要解决市场泛化和市场失灵的问题,还要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进而使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都到位又都不越位,综合协调地发挥作用。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由您主编的《中国薪酬发展报告》?

刘学民:2011年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国薪酬发展报告》,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出这一薪酬蓝皮书。报告将总结我国薪酬制度改革的发展脉络,展望未来趋势,并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