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连奎:德国民富国强的奥秘(3)

高连奎:德国民富国强的奥秘(3)

与美国相比,德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全世界在19世纪处于古典主义的黄金时期,但进入了20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却出现了问题,发现市场失灵了,之后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大家认为 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德国并没有顺着这一规律发展,而是拧着来。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自由放任主义时,德国却强调发挥国家的功能和作用,例如李斯特主张国家提高关税保护幼稚工业。为什么?因为德国是一 个后发国家,它需要依靠国家力量来发展。20世纪二十年代后,大家觉得市场之手失灵,需要政府来发挥作用时,德国弗莱堡的经济学家却提出了不同东西。他们也承认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是不合理的,但也不认为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是合适的,更不认同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他们认为问题症结是市场缺乏秩序,市场的失灵是缺乏秩序造成的。这套理论学说就是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实质:第一,强调充分市场机制;第二,国家来维护秩序。因此,战后德国的主流经济思想跟其他西方国家不一样。除德国之外,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主要国家得到广泛认可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德国的确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家。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被称为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因为莱茵河一般被看做是德国的象征。

社会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用通俗的公式表示,就是“市场经济+总体调节+社会保障”。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下,经济政策应该实现的国民经济总目标:货币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适度经济增长。这四大目标由于其实现的难度因而被某些经济学家称为“魔鬼四角”。

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包括二战后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等莱茵河谷两岸的国家。广义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还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以及今日欧元区的大陆欧洲所有国家。联邦德国在二次世 界大战以后创建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莱茵资本主义的基础。

社会市场经济,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市场机制。市场应当享有最大的自由,首先是在物价和工资方面。竞争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自由的市场定价、自由的市场竞争才能活跃市场,防 止经济僵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物价下降,雇员的实际收入增加,使消费者受益。另一方面,也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从而使生产者受益。总之,竞争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是通往繁荣的必由之路。只有竞争,才能保证经济顺利运行。凡是没有竞争的地方,也就没有进步。

因为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为了鼓励国内市场竞争,艾哈德努力反对垄断。他认为,垄断组织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独立的公司联合起来,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二是大公司通过 控股公司掌握广大的中小企业;三是独家经营的大公司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针对上述三种方式的垄断,艾哈德提出以下反对垄断组织的办法:一是政府应尽可能保持各企业之间的竞争, 防止垄断的产生;二是在垄断已经出现,市场竞争已经不完全的时候,防止垄断势力滥用权力;三是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对于市场进行监督。如建立负责反对垄断的卡特尔局。国家全面有效 的总体调节是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

德国虽然信奉市场机制,但是原则上,只要国家能够比市场提供更好服务的地方,都应该让国家积极活动。国家还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建立和发展教育培训事业。

国家应当关注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维护,包括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通讯事业,以及各种各样的能源生产,这是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通过国家中央银行,以及国家的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建立金融秩序,维护国家的货币稳定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还负担维护秩序的责任,负责确定市场参加者遵守的法律和社会总体条件,并且负责监督这些规则的遵守。德国把国家在这方面的任务比做足球赛中的裁判员的 角色,“一场好的足球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足球赛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的,而这些规则是事先制定的。我推行的市场经济政策所要追求的——仍以足球赛为例——无外乎制定比赛规则、 维护比赛秩序”。

除此之外,国家还要通过货币信贷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劳动市场政策维持经济繁荣,阻止或者延缓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波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货币稳定和对外经济平衡 ,这也叫做反经济周期的景气政策,德国反对把一切都交给市场。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社会国家, 英国学者吉登斯在他的《第三条道路》一书中,强调欧洲的社会福利国家具有共同的历史起源、目标与结构的同时,具体们划分为四 种类型。

英国的制度,强调社会与医疗保健服务,但是规定了与收入挂钩的福利金。

斯堪的纳维亚或北欧的社会福利国家,高额征税,十分出色的国家兴办的服务事业,包括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

中欧制度,没有十分庞大的社会服务福利,但是具有数量可观的福利金,主要通过就业关系在收取社会保险费的基础上筹集资金。

南欧制度,与中欧制度比较类似,但是不那么广泛,国家提供救济水平较低。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