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六大全局性问题研究———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经济社会六大全局性问题研究———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问题

《改革与战略》杂志 编者按 本刊向读者推荐一篇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人:著名经济学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前常务副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常修泽教授。第一,报告视野开阔:作者运用最新的资料和数据,对下一步如何稳定增长、控制物价、调整结构、惠及民生、深化改革以及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等作了深度探讨,触及了中国经济社会若干全局性、深层次问题。第二,报告见解独到,提出若干有新意的观点:如,关于中国现在正面临宏观经济格局的转变,处在一个由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模式转变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将有所转化,政府的力量应该有所减弱,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的观点;关于调整经济结构包括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五结构”的观点等。第三,报告提出相应方略:在体制改革方面,作者依据其《人本体制论》著作,进一步阐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的“五环改革”主张,并凝结为“经济转型、政治变革、社会共生、文明交融、天人合一”五句箴言;在社会管理格局方面,提出关键要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处理好维权与维稳、对话与对抗的关系,强调摆脱既得利益格局的特殊利益的束缚。报告语言活泼,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很高兴再次来到国家工商总局行政学院,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

大家这次到深圳来,应该说时机非常重要。和以往来此相比,有新情况,时间上有新的背景。有三个关键点。第一是正好处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并且发表重要谈话20周年之际。第二个时间点是,目前正处在筹备党的十八大的工作的关键时刻。第三个时刻是明天(2012.3.3)北京将召开两会。

要分析今年的宏观经济大局,我建议大家把握六个要点,也就是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如何稳定经济增长;第二个是控制物价,也就是抑制通货膨胀问题;第三个是调整经济结构,这个是重点;第四个是惠及民生问题;第五个是深化改革问题;最后一个是社会管理创新问题,总共六大问题。所以今天的报告实际是“中国经济社会六大全局性问题研究”。

十八大前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关于“稳中求进”,现在一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同志仅仅把它理解为经济工作的“稳中求进”,其实,从迎接18大的大局考虑,我认为不只是经济工作的“稳中求进”,而是经济社会等“全局工作”的“稳中求进”。“稳”主要是稳增长,稳物价,稳大局,重点是稳大局,;“进”主要是结构调整要进,这个问题进展比较慢,问题比较多,牵涉到很多深层次问题;第二个是保障民生要进;第三个是体制改革要进。现在看来,“进”这三个问题还比较艰巨。

一、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问题

第一个问题:经济增长问题,我想做一点分析和展望。

在分析之前,我先和大家一起来判断和认清中国当前所处在的方位,就是我们现在已经走到哪里,还要往哪里去。总的判断是工业化中后期。这里我参考了国外经济学家钱纳里、库兹涅茨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首先一个要看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结构,尤其是农业的比重。中国最新的数据是,去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是10.1%,10.1%在10%至20%区间,这是中期的标志。

第二个指标是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也就是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整个就业人员的比重。这个比重是36.7%,也就是中国有接近四成的人是干农业的活。这样的水平呢,符合30%到45%工业化中期这个区间的标准。从以上两个指标来看呢,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

另外,还有一个指标是制造业总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这个地方不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只是占工业加上农业增加值之和的比重(这里不包括第三产业),这个比重中国现在是56.1%。这个数据处在50%到60%的区间。

这个地方,国外学者的研究比较深入,我自己研究不够。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大致判断,中国的经济发展,处在工业化中后期。经过若干年之后,我们才能到工业化后期,再经过若干年才能到后工业化社会。人类社会大致三个阶段,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有人也把这个叫作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或者信息文明。后工业化社会的名字目前还没有完整准确的提法,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弗勒《第三次浪潮》探讨了这一问题。我国现在正走在工业化中后期这个位置,有了这个定位之后,我们就比较容易分析问题。

我们现在正面临宏观经济格局的转变,处在一个由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模式转变的过程中。2008年9月中旬,金融危机爆发,起先叫次贷危机,后来叫金融海啸,经过了2009、2010、2011这三年,迄今应该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危机的影响还在,不确定性还存在,但是从宏观经济层面上来看已经逐步转入常规模式。我列了三个看点。第一个就是政府投资的速度将会降低,政府用4万亿拉动投资的势头已经减弱。第二个就是货币政策应该说要转向稳健即“中性”(我借用了“稳健”这个词,其实这个词并不是非常准)。宏观政策分三类,一类是收缩性的,一类是扩张性的,一类是不收缩不扩张,中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分这三类,所以用收缩、扩张、中性,比较准确,我们现在文件是用稳健这个词,虽然也不是非常准确,但是这几年一直在用,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稳健是一种工作方式,并没有导向问题,收缩、扩张、中性都可以是稳健式的,也可以是非稳健式的,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词的含义,我就借用一下,其实就是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就是不扩张也不收缩。第三个就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仍然要调控,根据对很多省的调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际上是在博弈,上海出了个楼市新政策,出了一天就叫停;之前安徽芜湖也是出台了个政策稍纵即逝。中央和地方的考虑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那么从中央政府来说,还需要加强调控,中央政府认为调控还没有实施到位,这个问题也是两会的一个看点。这就是三个看点。

这样一个调整的结果是啥呢?这里我要跟大家讲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将有所转化,政府的力量应该有所减弱。这几年政府为应对危机,动作非常明显,以至于在一些地方政府主导非常强劲,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个人分析,可能会更多的依靠市场的力量。我们今天在座的诸位领导,其中很多就是跟市场打交道,但是属于比较窄的市场,我这里说的是比较广义的市场,包括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以及各种要素市场,这里需要更多的依靠市场。

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增长该怎样呢?去年增速是9.2%,在全世界来说,我国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全世界的平均增长速度是百分之三点几,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已经达到了47万亿人民币。今年,我个人估计,这里强调是我个人估计,可能是在8.5%左右,应该比去年有所放缓,但是回落的幅度不会很大。IMF对全球经济的估计的数据是比较低的,台湾的报纸报道称“IMF看衰全球经济”,其中IMF对中国经济的预测是8.2%,我估计会在8.5%上下,尤其是在换届之年,地方还是会有增长的冲动。三天之后的两会报告可能会提出保持在7.5%①的数值,提到的数值会比过去八年都低,因为需要留有调结构余地。十二五规划里面提出的数值是保持每年平均增长7%,这是个预期性的指标,我估计今年也会提这个数据7.5%。

我看过林兆木先生在《人民日报》发的文章,他的这篇文章曾引起了台湾的关注。台湾报纸报道称,陆(大陆的意思)今年增速将降至7%到8%,他们的这个数据就是看了林的文章得出的,林先生在他的文章中称:“大陆30多年来的经济增速接近10%,其实不必说在经济危机下保持7%到8%的增长率已经非常令人称奇,就算在正常年份保持这个增长率也非常令人羡慕;美国最高年份的增长率也就是4.2%,日本最高增速是9%,后来逐渐降至2.9%,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的即使是7%的增长率也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台湾媒体就是从这里推测的,三天之后大家可以看两会如何提这个数据,提的数据7.5%是会留有余地的,实际增速会在8.5%左右。

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广泛的看一下大陆增长的态势,顺便给各位领导增加一些可以更好把握局势的资料。我把我们中国两个大的经济体,就是大陆和台湾,做了一个全方位的审视。

我从1978年的资料开始研究起,去年一年我就去了三次台湾,研究过程我用的都是官方的数据,我把他们都折算成了美元,因为这样好比较,数据和汇率也都是官方的数据。

1978年的时候,大陆的GDP总量只有1400亿美元,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到了2010年的时候,达到了6万亿美元,因为去年数据刚公布,我还没添加上,可以说这个速度是比较高的。其中,大家看我的柱型图,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增长呢?实际上是从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开始,我判断这是一个崛起的界点。这跟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有关,因为这个谈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话就把整个国家和民众潜藏的潜力给呼唤和调动出来了。所以从1994年之后增长迅速上升,之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增长就更加迅速。我国的大发展主要是南方讲话后十几年,这个跟小平南方讲话和加入世贸有很大的关系,是我国重大的制度创新,或者是说改革开放促进了大陆的发展。我国目前在全世界是很大的经济体。台湾的发展也不错,从1978年的100多亿美元这么一点,到去年的GDP的总量达到4000多亿美元,整体上看是很稳定的。

这里我主要研究的是高增长背后的制度原因,当然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就是我们大陆的人均GDP还是非常之低。

大家看图表,就可以感觉视觉的冲击力非常大,虽然我们增长很快,但是人均水平还是很低的。我们现在(2012)人均水平是5000多美元,前年(2010)是4300多美元,去年(2011)的数值4600美元;而我们再来看台湾,他们前年的数据是1.83万美金,1.8万和4300相比,差距非常之大。我听说我们班里有朋友有机会要去香港考察,香港那边2010年的数据是3.18万美元,2011年是3.42万美元,可以说是相当高的,相比较而言大陆就比较低了。

人均4300多美元是个什么阶段呢?我们现在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阶段。根据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中等收入国家是以人均GDP3000美元作为起点,3000美元以下是贫困国家(地区),1万美元是中等收入国家(地区)这个层次的上限,3000到10000是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经济体,这个时候是经济结构变化最迅速的时候,也是社会转型最激烈的时候。

这个时段我们会面对一个“中等收入陷阱”,因为这个时候城市化迅速发展,农民工进城面临很多问题,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社会问题也逐渐增多。穷的时候有贫困的矛盾,但城市病等等并不突出;过了中等收入这个阶段,矛盾也会得到缓解。而唯独在这个区间,矛盾异常凸显。处理不好,经济社会就会出问题。我曾经去拉美考察过,到过智利和玻利维亚等国家,他们当年在我们这个时候也都遇到过很多社会的麻烦。我们现在正是要研究,怎么样通过改革缓解社会矛盾,至少是缓解,完全解决是不可能的,要防止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因为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而且分化越来越严重,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格局倒逼改革。

责任编辑:冯句青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